長知史

北宋早春圖—郭熙 | 畫情詩意

北宋早春圖—郭熙 | 畫情詩意

郭熙,(約1000-約1080),北宋畫家、繪畫理論家。字淳夫,河陽溫縣(今河南孟縣)人。出身平民,早年信奉道教,游於方外,以畫聞名。熙寧元年召入畫院,後任翰林待詔直長。山水師法李成,山石創為狀如捲雲的皴筆,後人稱為「捲雲皴」。樹枝如蟹爪下垂,筆勢雄健,水墨明潔。早年風格較工巧,晚年轉為雄壯,常於巨幛高壁作長松喬木,曲溪斷崖,峰巒秀拔,境界雄闊而又靈動飄渺。

 

郭熙能畫出「遠近淺深、四時朝暮、風雨明晦之不同」。《早春圖》表現冬去春來,大地復甦時細緻的季節變化。當嚴酷的寒冬結束後,天氣暖和起來,春天此時顯露出令人欣喜的蹤影。山林間,處處可見飄渺其中的氤氳水氣,配合著中軸山脈的扭動姿態,這種種一切,彷彿都在預告大地萬物正要舒展無窮活力。

 

這幅畫是當時服務於北宋畫院的郭熙所作。山石的布置乍看之下處處充滿了騷動,內在卻潛含了規則與秩序。近景的大石以及連綿而上的巨松,剛好與中央的主峰銜接,在二旁山巒映襯下,顯現了大山堂堂為眾山之主的雄偉氣魄。這些形式的描繪,不僅讓畫面在動態中保持了明確與穩定,另一方面亦暗示了儒家所宣揚的君臣倫理。

 

仔細觀看這件作品的筆墨,我們可以發現當郭熙表現土石肌理時,採用了一種弧形筆觸,並且以濃淡不一的墨色層層暈染,塑造出像雲朵一般的圓突感,後人稱這種畫法為「捲雲皴」。再看樹枝的造形,你是否也發現它與「蟹爪」有些相似呢?後來,這些特徵都成為人們對於郭熙繪畫的一種瞭解。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