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侵街」拉鋸戰|宋人市井

「侵街」拉鋸戰|宋人市井

 

漫溢的人口除了向上建樓,還侵街佔道。所謂「侵街」,是指突破坊牆,在街道上建造房屋。在坊市制嚴密的長安,只有三品以上的高官才有資格屏臨街開門。唐代長安的街道十分寬廣,氣勢恢宏:據李合群在《北宋東京佈局研究》中的考証,唐代宮前大街寬約220米,作為中軸線的朱雀門大街也有155米寬。如此寬廣的街道,對於居民穿梭來往很是不便。相比而言,開封的街道寬度就窄了許多。周世宗時,「大梁城中民侵街衢為舍,通大車者蓋寡」。當時開封城道路時被市民侵佔,以至於大車都很難通過。

 

於是在顯德二年(955年),幾乎與增築羅城同時,周世宗命令由開封知府王朴主持,將街道裁彎取直,並拓寬到三十步,王朴使出鐵腕手段,凡是阻撓擴街工作的,一律處罰。立刻,就有一位廂校撞到了槍口上。

 

《閑談錄》記載,這位軍官對於拆遷令敷衍塞責,拒不執行,被王朴摁在街上打屁股。行刑後軍官還不服,王朴見狀,索性將他當街杖毙。這一下,開封城立刻炸了鍋,王朴的工作推行不下去了。第二年,周世宗遠征南唐回到開封。面對此番局面,就是皇帝也要讓步。周世宗重新下詔,對王朴拓街嚴法予以調整:「……其京城內街道闊五十步者,許兩邊人戶,各於五步內,取使種樹掘井,修蓋涼棚。其三十步已下者至二十五步者,各與三步,其次有差」。從禁止臨街開門到讓五步挖井種樹、修蓋涼棚,皇帝的意志,終究抵不過城市發展的現實。然後,此風一開,就再也剎不往了。

 

進入宋朝,政府與「侵街佔巷」的鬥爭愈演愈烈,且漸漸不支。宋初法律規定,「諸侵街巷阡陌者杖七十」。刑罰可謂嚴厲,但收效甚微。《續資治通鑒長編》記載,開寶九年(976年)五月,宋太祖趙匡胤在會節園設宴款待功臣。宴會結束後,趙匡胤返回大內。皇帝的儀仗經過通利坊,結果街道大窄,以至於無法通過。太祖一怒之下,便命令拆除民街、民居來加寬道路。皇帝固然可以憑一時之威拓寬一條街道,卻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因為侵街佔巷最厲害的,正是大宋朝的官員們。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年)七月,八作使段仁海修天駟監,侵佔景陽門街道的事被告發。太宗大怒,打了段仁誨的屁股,勒令他拆除違建,並貶官為崇儀副使。

 

宋太宗決心徹底解決侵街痼疾。至道元年(995年)十一月,他全面整治開封一百二十一坊,命令參知政事張洎將八十多個「涉俚俗之言」的坊名改為美名。並且,復興唐代的街鼓制度,按時啟閉坊門。如此轟轟烈烈的「復興里坊」運動,卻隨著太宗遽然崩逝宣告終止。

 

宋廷與侵街者最規模的交鋒,爆發於真宗時期。咸平五年(1002年),首都道路狹窄的現象讓皇帝忍不了了。是年二月,真宗詔令謝德權負責拓寬道路。謝德權領命後,首先將矛頭對準了權貴們開設的邸店,一時朝議洶湧。真宗面對巨大的壓力,只好下詔停止拓寬工程。眼見拓街成果要毀於一旦,謝德權面見皇帝,立陳不可:「現在阻止街道整治的人,都是權貴。他們貪的就是那點邸店房屋出租費。臣就是死,也要把拓街運動推行下去。」真宗見他決很大,也就硬著頭皮,讓他放去幹。在謝德權的強力推行下,開封城不僅重建了唐代長安禁鼓昏曉的制度,還在街道兩側豎立表木,作為道路紅線,嚴禁建築越位,在《清明上河圖》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一情景:虹橋橋頭四角各矗立著一根木竿,竿上有一鳥形物,這便是「表柱」了。它起到了防止侵街侵河的作用。宋朝政府規定,倘若建築物越出表木範圍,即作為違章建築拆除。

 

謝德權以死相爭,宋真宗勉力前進,效果又如何呢?十年後的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宋真宗下詔「前詔開封府,毀撤京城民舍之侵街者,方屬嚴冬,宜俟春月。」什麼意思?這等於宣告了宋廷整治街道運動的失敗。謝德權設立的街鼓,也被拆除。

 

資料來源:中華遺產2016-01《復活清明上河圖》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