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賞花釣魚觀國勢|宋人市井

賞花釣魚觀國勢|宋人市井

 

宋代的節假日天數之多,是以後各朝難以企及的。據《東京夢華錄》載,汴梁的各種節假日有100多個。眾多的閑暇時間,必然需要各種休閑活動來填充,其中之一就是賞花。

 

宋時有六大名花:牡丹、芍藥、荷、梅、菊、蘭,它們被大量培植,每種鮮花盛開的時節,各地都要舉行熱鬧的賞花會,並逐漸發展成正規的活動。街上婦女兒童購買楸葉,剪成花的形狀戴在頭上,貴家小姐則「小轎插花,不垂簾幕」。每年重陽節,熙熙攘攘的賞菊人潮,常將東京各處園林,堵至水泄不通。

 

當時金明池與瓊林苑是東京最大最繁華的皇家園林,每年春天有一個多月時間,民眾可隨意進出,遊春賞花,博彩競技。這期間,園內有賣餐飲的攤鋪,聰明的商家會推出「有償釣魚」節目,遊客以高於市價一倍的價錢,買下自己垂釣所獲,當即做成鮮魚宴,臨池享用。

 

百姓熱衷於賞花,皇帝也不例外。而且要與民同樂 - 每年暮春牡丹花盛開的時候,皇帝都會邀請臣子賞花、釣魚、宴飲、賦詩、習射,共濟一堂,「以天下之樂為樂」,這項活動被稱為「賞花釣魚宴」。

 

參加賞花釣魚宴既需一定級別,又是一種榮譽。宋太宗時期,集賢校理李宗諤官職較低,未被邀請參會,心有不快,便寫了一首詩獻給皇上:「戴了宮花賦了詩,不容重見赭黃衣。無聊卻出宮門去,還似當年下第時。」意思是說,自進士及第、聞喜宴上戴了御賜的鮮花後,再未見過皇上一眼,每天的生活是那麼無聊,及第略等於未及第!太宗讀詩後,不僅沒生氣,還真把他添入了受邀名單中。

 

不過,赴宴不見得都是好事。宋人邵博的《聞見前錄》記載:仁宗朝時,王安石參加賞花釣魚宴。茶機上有幾碟釣餌,王安石坐定後,竟一顆顆把釣餌放嘴裡吃了。仁宗見此很不高興,第二天對宰相說:「王安石這人太難以置信,喜歡吃釣餌吧,吃上一兩顆也就差不多了,他怎麼能不管不顧全吃光了呢!真是個不近情理的人哪!」從此君臣二人心存芥蒂。

 

賞花釣魚宴初見於南唐,興起於宋太袓、太宗二朝,宋真宗時成為一項常規的宮廷休閑娛樂制度,除非有特殊情況,不曾中綴。仁宗朝中後期,西夏元昊叛亂,西部連年用兵,仁宗皇帝因此寢食不安,以致二十年間未曾舉行過賞花釣魚宴。

 

到了神宗、哲宗朝,由於新舊黨爭十分激烈,朝廷內部鬥爭尖銳,一黨得勢,則與失勢者相關的人物都受到牽連,曾受皇帝器重的文人也不例外。政局的不穩定,必然造成君臣之間的隔閡,宴會反倒成為一件進退兩難的事情。

 

《續資治通鑒長編》記載,哲宗當政期間,有大臣提出舉行賞花釣魚宴,遭到翰林學士呂大防反對,他說時間不好,妨礙殿試,建議推遲。後來,又遇陰雨連連,天氣作寒,未有花意,再行推遲。到了四月上旬,天氣更冷,給事中朱光庭便上疏請求罷宴。事情報至太皇太后處,太皇太后說,既然天公不作美,那就算了吧。監察御史王岩叟更是極為贊同罷宴的主張。從此,北宋宮廷的賞花釣魚宴,從制度上得以終結。

 

賞花釣魚宴關乎國勢,四方無事,天下太平,君臣遂可「以天下之樂為樂」;天下擾攘,四方多事,君臣無心作樂,賞花釣魚宴只好廢止。

 

資料來源:中華遺產《復活清明上河圖》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