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對《全唐詩》進行了統計,發現其中涉及花卉竟達66種,而到了宋代,據南宋陳景沂《全芳備袓》記載,花卉品種已不下三百,每種花卉又生出新種,使宋代的花卉在種類上完全超過了以往任何朝代。眾多的園林和花木,催生了宋代最值得稱道的鮮花引種和嫁接技術。當時全國各地甚至外國的花卉,都紛紛傳至汴梁並引種成功。花卉培植成為一個熱門行業,很多人以移花接木謀生,在利用嫁接法繁育新品種方面,他們已經做到得心應手、無花不接的地步。
宋人彭乘撰有《接百花》一書,書中就記載了百花嫁接技術:「百花皆可接,有人能於茄根上接牡丹,則夏花而色紫;接桃枝於梅上,則色類桃而冬花;又於李上接梅,則香似梅而春花;投蓮於靛甕中,經年植之則花碧,用桅子水漬之則花黃。」他們甚至還掌握了不同品種之花果的嫁接時間:「春分和氣盡,接不得;夏至陽氣盛,種不得。」更令人稱奇的是,他們居然已經擁有了溫室技術,培植出反季節的花卉來。
在全國的賞菊中心汴梁,花農們已經認識到,菊花在栽培管理中可以引導植株變異,這是形成新品種的基礎。他們採取多次摘心、分株的辦法,培養出了一種「立菊」,一千數百個花朵可共生於一株!每年菊花盛開的時節,城內外都舉行「賽菊會」和「菊花會」,從花色、花韻、花香、姿態,全方位比誰家的菊花開得盛、長得奇。宮廷也爭插菊花枝,掛菊花燈,開菊花會,飲菊花酒,全城內外,菊花無處不在。酒家飯館還以菊花裝點門面,編織成拱形門廊,送往迎來。
整個汴梁城,桃、荷、菊、梅隨處可見,春有山丹、瑞香,初夏有牡丹、芍藥、含笑,夏有黃荷、茉莉,夏秋之交有紅菱、雞冠花,秋有菊花,冬有梅花……四季有花,組成了北宋流行的「一年景」。
資料來源:中華遺產《復活清明上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