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肩負重任的黑豬|宋人市井

肩負重任的黑豬|宋人市井

 

沿著《清明上河圖》上駝隊穿過城門行走的方向看去,會發現在不遠處的十字街口沿河柳蔭下,有幾頭黑豬正在覓食。旁邊行人微微側目,似乎有些好奇它們的存在,卻又沒有驅趕的意思。一提到豬,難免會想到吃。在宋代,最主要的肉食材料就是羊和豬了。但《清明上河圖》中只有這幾頭豬而沒有一隻活羊,這又是為什麼呢?

 

記錄北宋汴京市井生活的《東京夢華錄》提到過市場上的豬羊:「每人擔豬、羊及車子上市,動即百數。」這些小販叫賣的是已經切割處理好的豬肉和羊肉。在汴梁城內,人們是看不到宰殺活豬活羊場景的。原來早在北宋前期,政府就頒佈詔令,不允許在城中宰殺牲畜,也不允許把生肉懸掛出來叫賣。這一政策能否達到政府教化人心的初衷不得而知,但有意無意間倒是為汴梁城內的衛生環鏡做了貢獻。

 

民間的豬和羊因為禁令而只能在汴梁城外僻靜無人之處飼養宰殺,而官方所養的豬和羊也無緣登上《清明上河圖》的舞台。北宋政府在汴梁城西的普寧坊設置了牛羊司,圈養豬羊。而《清明上河圖》畫的是汴梁城東南汴河沿岸的市井風光,自然不會有普寧坊的蹤跡了。

 

那張擇端筆下這幾頭豬究竟有何來歷,能夠在城門附近大搖大擺地自由行走呢?其實,這幾頭豬並不是城內官民百姓的口中餐,甚至連大宋官家也不可能嘗到它們的滋味,因為它們是專門在祭天時使用的「神牲」。文獻記載,宋代獻祭要用黑豬,而祀天神時的豬必須是大豬,這些大豬被稱作神牲,受到特別保護。人見到神牲,必須恭恭敬敬,不能隨便驅逐打殺。《清明上河圖》中這幾頭豬身處鬧市也悠閑自得,應該是正在享受獻祭之前的幸福時光。

 

不止神牲,汴梁城裡還有幾頭豬也過著特立獨行的日子,那就是生活在皇宮後苑裡的豬。僧人釋惠洪在《冷齋夜話》裡講到,有一次宋神宗在宮苑中發現有人在牧豬,覺得奇怪,就問做什麼用。養豬人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只能回答這是從太祖太宗時定下來的規矩,沒人敢更改。一向富有改革精神的神宗認為這是沒有意義的陋習,於是下令:禁止在皇宮裡養豬。沒過多久,宮裡鬧出了靈異事件,禁衛軍捉了個「妖人」正要按照避邪的古法向「妖人」澆豬血時,卻發現宮中無豬血可用。在古代中國,避邪可是頭等大事,養豬是為取血辟邪。神宗只得接受教訓,又重新請回了養豬人和他那些肩負著重任的豬。

 

資料來源:中華遺產2016-01《復活清明上河圖》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