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住」客家土樓營造技藝.福建省南靖縣、華安縣|華夏非遺

「住」客家土樓營造技藝.福建省南靖縣、華安縣|華夏非遺

 

客家土樓也稱福建土樓,從外觀造型上主要分三類:五鳳樓、方樓和圓樓,其特點是以一圈高可達五層的樓房圍成方形或圓形巨宅,內為中心院,祖堂一般設在樓屋底層與宅院正門正對的中軸線上。外圍土牆厚,常可達兩米以上。一二層是廚房和穀倉,對外不開窗或只開極小的射孔,三層以上才往人開窗。客家土樓的建築有三個特點:中軸線鮮明、以廳堂為核心、廊道貫通全樓。

 

 

福建永定客家土樓建築是人文內涵豐富、造型功能獨特的傳統生土建築,它遍佈永定全縣各個鄉村,主要分佈在汀江、永定河流域。永定土樓以方形為主,圓形土樓較為少見,後者主要集中在金豐溪流域,此外方圓兼具的「大夫第」即「五鳳樓」,主要分佈在永定河流域。據統計,永定境內目前尚保存兩萬多座土樓。

 

 

土樓建築中蘊涵著天人合一的理念,融安全防衛和生產生活需要、聚居和崇文重教意識於一體。土樓營造工藝精巧,規劃構築考究,充分利用自然空間,合理安排房屋佈局,或依山或傍水,使居住的樓屋與自然環境相協調。土樓結構千姿百態,內部空間豐富有序,裝飾工藝精湛高超。土樓的營造工藝是客家建築文化的生動表現,它繼承了中原古老的生土構築技藝,保留了大量優秀的建築傳統,成為古建築技藝研究中的活化石。

 

 

據記載,明代成化十四年(1478),永定正式建縣,縣中的客家人「人文鵲起,甲第巍科為數郡冠」。由明末開始,永定客家人積極從事煙草生產和貿易,財源滾滾而來。這些文化和經濟方面的突出成就成為永定客家土樓興盛的精神和物質基礎。

 

 

在現代化和商品經濟大潮的衝擊下,永定地區居民的居住觀念發生了變化,已不再建築土樓。原有的永定客家土樓年久失修,建築技藝的傳承也出現危機,急需政府給予關注和支持,採取切實措施加以保護。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