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為何花椒會輸給外來的辣椒呢?|辣為何物

為何花椒會輸給外來的辣椒呢?|辣為何物

從古代花椒、薑、茱萸組成的「三香」到今天「辣椒、薑、胡椒」組成的「新三香」,在短短兩三百年的時間裡,中國人的口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除了辣椒的傳入和胡椒的普遍使用,還有什麼原因讓中國人拋棄了原有的口味呢?

 

辛辣料在中國古代飲食的功能有兩個,一是壓腥羶,二是祛寒濕。從實用性上來說,前者無疑更為重要,特別是在傳統社會早期,畜牧狩獵的比重在農業中佔很大的比例。浙江大學教授、農史專家遊修齡研究發現,北魏時期馬、羊飼養佔畜牧業的71.2%。

 

在清代以前,中國人地比率一般都是在5畝/每人以上,由於人口基數小,大量以森林、草地為主的山地沒有得到開墾,為畜牧業提供了廣闊的生存空間,牛羊肉在中國人的肉食結構中佔有較大比重,所以需要壓腥羶的花椒來入菜。

 

自魏晉以後,羊肉成為中國人的主要肉食達千年之久,《太平廣記》中有關唐代肉類的記述總共有105處,羊肉獨佔47處,而豬肉只有12處。到了宋代,吃羊肉是社會時尚,宋朝宮廷御廚一年開銷羊肉43萬斤,而豬肉只有4100斤。

 

但是,明朝引入的土豆、玉米、紅薯等高產旱地作物,使得中國人口持續增長,大量的草地、山地也開墾為耕地,畜牧業因此萎縮,豬肉和家禽肉類在飲食比重中大大增加,這些肉類在壓腥羶的需求方面顯然沒有牛羊肉高,所以花椒的用量大大降低。

 

例如,明代後期光祿寺留下的宮廷歲用牲口數記錄則是18900口豬,10750頭羊,豬肉已是後來居上;1784年的除夕大宴,清代的「豬強羊弱」勢頭更加明顯,乾隆皇帝一桌就用去豬肉65斤及野豬肉25斤,而羊肉只有20斤。

 

根據《中國古典食譜》記載,元明清三朝,蔬菜類花椒入菜比例一直在10%上下波動,變化並不明顯,但禽獸類花椒入菜比例,從明代的59%陡然下降到清代的23%。花椒的衰落其實與中國人明清以來肉食結構的改變有重大關聯。

到清末的時候,花椒入譜已經僅佔18.9%,而且基本上都被擠壓在四川盆地一帶,很多地區已經退出辛味版圖,轉而追求清淡溫和的口味。而一百年後,花椒曾經退出的地區,已然被辣椒佔領。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