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古代是怎麼製作針的?|活在昔日

古代是怎麼製作針的?|活在昔日

針的使用歷史非常悠久,中國山頂洞人的遺址中就出土了骨針。後來就出現了金屬針,在秦漢時代,古代人用金屬針縫衣服。那麼古人怎麼製作出那麼細小的縫衣針呢?難道真的是像李白遇到的那個老婆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把鐵條一點點地磨成針嗎?這也實在是太不靠譜了。

小小的針製作起來是大有學問的,明代人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詳細記載了古人如何製針:首先將鐵塊錘成小細條,在鑽有小孔的鐵尺中把鐵條用力拉過,細鐵條就變成粗細一致的鐵線。將鐵線逐寸剪斷,一端銼尖,一端錘扁。在錘扁的那端作為針鼻鑽上孔,並且打磨平整,就出來了針的初步形態。

當然這還是半成品,需要進一步製作,讓人想不到的是,古人接下來把這些針當作菜放到鍋裏,慢炒,而且是用細火。再加上土末、豆豉、鬆木灰等「佐料」。這些「佐料」的量要把針覆蓋住。炒完之後,還要蒸。蒸的時候,要將兩三根針頭留在外面。等到外面的針頭能夠用手撚碎時,就不用再蒸了,起鍋。還要最後完成一道工序--淬火。這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因為淬火決定了針的軟硬程度。

現在我們用的針放久了就容易生鏽,但是用這種傳統工藝製作的針,就不易生鏽。但是,因為成本很高,所以傳統工藝製成的針最終失去市場。

摘選《天工開物》裏關於針的製造工藝:「凡針先錘鐵為細條。用鐵尺一根,錐成線眼,抽過條鐵成線,逐寸剪斷為針。先鎈其末成穎,用小槌敲扁其本,鋼錐穿鼻,複鎈其外。然後入釜,慢火炒熬。炒後以土末入鬆木火矢,豆豉三物罨蓋,下用火蒸。留針二三口插於其外,以試火候。其外針入手撚成粉碎,則其下針火候皆足。然後開封,入水健之。凡引線成衣與刺繡者,其質皆剛。惟馬尾刺工為冠者,則用柳條軟針。分別之妙,在於水火健法雲。」


來源:http://lishi.zhuixue.net/wenhua/304.html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