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六藝之「射」? |箭無不勝

六藝之「射」? |箭無不勝

字形

「射」甲骨文、金文都形象性很強,顯示搭箭在弓待射的樣子,但從秦篆起,誤寫成「身」旁加「寸」。一直沿用至今。

《說文解字》:「身矢,弓弩發於身,而中於遠也。從矢從身(食夜切)。篆文寫作射,從寸,寸,法度也,亦手也。」

源流

一.最初起源

六藝中的射藝,源於《周禮‧地官‧保氏》:「三曰五射」,指的是古代射箭的五種技法,可見於鄭玄註:「五射,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也。」

二.歷史演變

由弓到弩,箭頭的演進和變化

三.現實意義

射箭是儒家非常重視的一項技藝,孔子經常傳授其弟子練習射箭技術。射義精髓不僅在於身形與手法,更在於心念專一。《禮記‧射義》:「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牆。」說明孔子射技精湛,心性修養高明,因此人們爭相圍觀。

古人最為注重自身修養,所謂「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禮記‧大學》)而提升自身修養的最佳方法莫過於射藝。所謂「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諸己,己正而後發,發而不中,則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禮記‧射義》)因此,古人通過射藝來選拔人才,管理邦國。此即《禮記‧射義》所言:「古者天子以射選諸侯、卿、大夫、士。」

射藝的作用

●由射習禮,以禮御勇

【科目】

一.稱類

3000多年前的西周時期,射禮成為平定天下之舉國體制,有大射禮、賓射禮、燕射禮和鄉射禮等四種主要的射禮範式昌明於世。目前我們尚存有「大射儀」及「鄉射禮」兩種文獻可資參考。

1.大射

大射為天子選任諸侯之射禮。《禮記‧射義》:「天子之大射,謂之射侯。射侯者,射為諸侯也。射中則得為諸侯,射不中則不得為諸侯。」

2.賓射

文獻失傳,待考。

3.燕射

燕射為諸侯之射禮。《禮記‧射義》:「古者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禮……故燕禮者,所以明君臣之義也。」

4.鄉射

鄉射為卿大夫士之射禮。州長在春秋二季以禮會民習射於州學,名為鄉射。《禮記‧射義》:「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鄉飲酒之禮……鄉飲酒之禮者,所以明長幼之序也。」

二.五射

1.白矢

指箭矢留在靶子之上卻又貫靶而過,只看見白色的箭鏃。

2.參連

指前面先放一箭,後面三箭連續而去。

3.剡注

指羽頭高而鏃低,射去時發出剡剡的響聲。

4.襄尺

指臣子與君主同射,不可與君主並立,而須讓君一尺而退。「襄」音義同「讓」。

5.井儀

指四矢貫穿靶子,儀容如同「井」字。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