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歷史從來不是在象牙塔裏追求知識

讀歷史從來不是在象牙塔裏追求知識

 主禮嘉賓楊潤雄局長、程美寶教授、何會長、丁博士、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本人十分榮幸能獲頒發青年史學家年獎這項殊榮。讓我先向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士課程同學會評審委員會致以由衷的謝意,獎項為我帶來極大的鼓勵。在此難得的機會,我想分享幾點研習歷史的看法。

  首先,在高中研習歷史的過程中,我體會到不可以拘泥於一套解釋。歷史學的趣味,就是在於隨着時代進步,對過去發生的事情,亦會有更多嶄新的闡釋。中國作為悠久而賡續不斷的文明,日久形成了以漢人為中心的獨特文明秩序和史觀,例如傳統史觀都從漢人的角度研究滿清王朝。但在二十世紀下半葉,美國興起的新清史學派一反傳統,透過滿文材料的解讀,嘗試從滿人的角度去理解這個非漢族的政權。又例如美國漢學大師費正清的弟子柯文(Paul Cohen),他批評以西方中心主義史觀的「傳統-現代二分法」解釋中國近代史,強調要以中國為中心的態度,去理解十九世紀中國面對內外衝擊的歷史。新清史學派和柯文的例子,都說明了讀歷史靈活變通的重要。隨着新材料的發掘,又或新闡釋的湧現,我們需要調整自己對歷史現象的分析和態度。正如連浩鋈教授在其著作的序言中提到:「當我們局限於一套特定的解釋或範式的時候,將會冒著過分簡單化和扭曲實際上相當複雜的歷史現象的危險」。故研習歷史絕不可囿於一套固有的看法,要從多角度思考和吸收不同學者的看法。

  其次,研習國史,讓我學懂了設身處地理解當代人之局限。從今天的目光來看,南宋退保南方,只留守半壁江山,可謂君懦臣弱,宋高宗不思進取、無心北伐的結果,因而形成南宋為弱國的印象。但學者劉子健研究南宋,精確理解時代局限,為高宗偏安政策平反,析述「包容政治」帶來之政治穩定,研究當時經濟增長等等,從而發掘南宋的重要性。若非對南宋一朝立國之現實政治局限作出精闢分析,劉氏則不會得出如此結論。又例如汪精衛被認為是大漢奸,但如果嘗試設身處地去理解其時代背景,就會發現汪與日本人合作關係的背後,其實蘊含著他對於重建國家和維持和平秩序的理念。但正如李鍔教授指出,汪最終沒有機會去實踐其理想,所以落得漢奸之名。此即汪精衛所面對的局限。杜瑞德(Denis Twitchett)曾扼要概括研習中國歷史設身處地的重要,他指出:「當我們嘗試應用自己的歷史研究方法去看中國歷史文獻,我們應首先研究撰寫這些文獻的史官之態度、偏見和局限,從而得出最充分的理解。杜氏指的「理解」,其實不只是對編撰歷史的史官,更是對時代背景下,現實條件的限制。而此等理解,教我在研習中國歷史過程中不斷反思。

  第三,我們必須擴闊視野。我們讀歷史的時候,常常將焦點放在政治史、經濟史和社會史等較多人關注的範疇,但會忽略歷史中日常生活的細節,例如飲食史、旅遊史、物質文化史等。其實這些面向,在歷史中相當重要,它們不單十分有趣,且構成人們平常生活的一部份。所以我們也要對這些方面予以關注。例如我大學其中一位老師蔡崇禧博士的博士論文,就是研究宋朝士人的賞花風尚。其實這類有別於傳統政治史的題目亦相當有趣,值得我們關注和研究。

  最後,我必須藉此機會感謝父母對我從小的栽培,不但沒有因為社會對歷史科前途的質疑,而阻止我對歷史的追求,反而不斷提醒我:讀歷史從來不是在象牙塔裏追求知識,而是一門跟現實世界有密切關聯的學問。同時,我亦很感激母校聖保羅書院中國歷史科科主任許黎佩珊老師。許老師除了是我高中的中史科老師外,更是一位良師益友,她一直鼓勵我追求研習歷史的理想,並推薦我參加不同比賽和活動讓我擴闊視野。我亦感謝母校曾經給予我豐富和寶貴意見的老師。若然沒有這些前輩的支持和鼓勵,我今天也就不會有機會站在台上,跟大家分享我的淺見。最後,我對母校聖保羅書院致以無盡感激,因為其悠久的歷史讓我珍重研習歷史的重要,其自由的學風容許我在課餘時間,探索不同的歷史書籍,以增值自己。

  但願我們在研習中國歷史的過程中,皆能夠有所得益。我再次感謝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士課程同學會青年史學家評審委員會對我的肯定。祝願活動繼續鼓勵對歷史有興趣的同學,讓我們得以薪火相傳。謝謝!

霍俊希同學曾就讀聖保羅書院,現為香港大學文學院一年級生。

圖片:Pixabay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