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為何以「佛」為市名?追溯淵源,原來真的和佛教相關。
高僧來華 建塔坡寺
佛山古稱為季華鄉,東晉安帝年間,有一位由迦濕彌羅國(又稱罽賓國。罽,粵音繼,位於當時的北印度地區,約在今阿富汗東北,克什米爾一帶)的高僧達毗耶舍帶了三尊銅像來到季華鄉,於塔坡崗上(位於今佛山禪城區內)講經傳教,該處遂成為佛教傳入嶺南的初地之一,眾人於其講經處築塔坡寺,其後寺廟日久失修,至唐時早已倒塌。
塔坡崗改稱佛山
到了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傳說早已荒廢的塔坡崗山地忽夜放金光,異彩四射。鄉人齊聚起來在塔坡崗上挖掘,得到三尊銅佛及一石碣。石碣上赫然刻寫「塔坡寺佛」,老百姓遂在原地重建200年前的塔坡寺,以供奉三尊銅佛,又刻一石碑記載其事,並立一石榜,上刻寫「佛山.貞觀二年」,並把塔坡崗改稱「佛山」。這就是傳說中佛山一名之源起。
佛山狀元冠廣東
各位同學相信也有聽過「狀元」(殿試第一)這稱號,它可說是科舉時代的最高榮譽,自唐至清1300餘年間,共產出不到700位文狀元,佛山則是廣東歷史上出狀元最多的地方。廣東歷代僅有九位文狀元,佛山一地便佔其五!分別是簡文會、張鎮孫、倫文敘、黃士俊及梁耀樞;而佛山也產出了兩位武狀元:朱可貞及姚大寧。
文狀元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倫文敘。倫文敘於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高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類近於皇室秘書機關掌修國史的官員)。倫文敘的詩和對聯,不避粵語,別樹一幟,至今仍流傳甚廣,如:「潛身奮志上天台,睇見嫦娥把桂栽,偶遇廣寒宮未閉,故將明月抱回來。」倫文敘的三個兒子後來分別也高中進士,故有「一門四進士」的佳話。
總括而言,佛山歷史文化悠久,且文武兼資,近年佛山製造業騰飛,經濟發展更一日千里。以此為基,進一步與香港等大灣區市場作契合,當可在文化、藝術,以至多元經濟產業上,發揮互通互聯的優勢,開拓更大的發展空間。
作者:梁國毅老師
(本文曾於2023年3月2日在《星島日報》「歷史時光機」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