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朝廷終不改——愛國詩人杜甫

北極朝廷終不改——愛國詩人杜甫

論我國現實主義詩人,杜甫於文壇的地位可謂無出其右,而其寫實風格亦使杜詩被後人冠以「詩史」之名。然而,與不少騷人墨客一樣,其生平遭遇實非一帆風順。古人云:「十年寒窗苦讀,一朝金榜題名」。古時士人勤學不輟,為求一朝中舉,一展抱負,使得一己所學能經世致用。杜甫既出自官宦世家,自幼便飽讀詩書,胸懷家國。儘管如此,他卻屢試不第,處處碰壁,可說是空懷濟世之心,苦無獻身之路。

惟縱觀杜甫一生,雖其也有侘傺失氣之時,但恰如蘇軾所言「古今詩人眾矣,而杜子美為首,豈非以其流落飢寒,終身不用,而一飯未嘗忘君也歟?」,其許國憂民之心絲毫不減,民胞物與之量日月可鑒。而杜甫對天下事的關心不僅見於其詩詞歌賦,亦同樣在其生平事蹟中表露無遺。為何杜甫既有許國之心,亦具濟世之材,但終其一都未有為世所用?而他的此等遭遇,又與其時的科場鬧劇與政治環境有何關係?

「野無遺賢」:

杜甫一生之中屢次落第,究其因,實與其時的政治形勢不無關係。而當中對他打擊最大的,想必是天寶六年野無遺賢之鬧劇。科舉一制之創設,無非是為了選賢任能,好讓才德兼備之人均能輔弼朝廷。惟天寶六年之殿試則為一例外。其時,唐玄宗下詔,命天下間能通一藝者𢑥集京師,一併選拔。杜甫於是偕同元結欣然赴考。惜權相李林甫因深怕應試者向玄宗直斥其非,故先令郡縣長官精加試練,再設置重重關卡,設法刁難赴京應試之考生,又謊稱他們均為庸才,終使其悉數落第。及後,李林甫更向玄宗詐稱「野無遺賢」,即天下間的人材早已被網羅於朝中,民間已無才俊。經此鬧劇,杜甫自是未能中舉,唯有以奔走獻賦為業。回想起此中辛酸,杜甫不禁喟然而嘆:「主上頃見徵,欻然欲求伸。青冥卻垂翅,蹭蹬無縱鱗。」,說的是他在喜聞皇上徵召之後,有感自己終能一展抱負。但此次應舉失利,使他備受打擊,寫下「破膽遭前政,陰謀獨秉鈞。微生沾忌刻,萬事益酸辛。」這四句直接點出李氏之陰詐與落第之辛酸。

越「獄」奇兵:

誠如前文所述,杜甫一生屢遭劫難,但其報國之心卻從未變改。在安史之亂中,杜甫一度為叛軍所俘,更被押至長安,嚴加看管。其時,不少皇親國戚相繼投降,甘受偽職,假以事權,壓服平民。獨杜甫心繫朝廷,拒受招降。他先在懷遠坊的大雲經寺住上數天,再從長安西城金光門中冒死出逃。此時,安守忠及李歸仁軍已攻至長安以西,與位處潏橋的郭子儀軍對峙,故杜甫只好於兩軍防線中穿插迂迴,在崎嶇小道中水宿山行,以求避過追捕。幾經波折,杜甫終至鳳翔行在,得以投奔肅宗。憶起此行,他亦慨嘆:「生還今日事,間道暫時人」。縱使杜甫面對安史亂軍的夾擊,加上先前因奸臣阻撓而落第的經歷,依然忠於唐室,不改報效朝廷之志。也許也正因其憂國憂民,才能有如此豐富的靈感與題材去創造出種種窮高妙之格,極豪逸之氣的詩文吧!

作者:梁梓樂

(本文曾於2021年9月30日在《星島日報》「悅讀語文」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