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壇飛將——辛棄疾

詞壇飛將——辛棄疾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今山東濟南人。作為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他被譽為「詞中之龍」,與大文豪蘇軾並稱「蘇辛」。現存的辛棄疾詞篇約600餘首,當中不乏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然而,當你以為辛棄疾的一生旨在成為文壇領袖,吟唱詩詞的話,辛棄疾的真正一面會令你有驚喜了。對於詩詞,辛棄疾只視為「業餘」,他的夢想自始至終都是戎馬疆場、殺敵報國。那麼,他是如何從一名抗金猛將蛻變為一代詞人的呢?

年少成名歸國有勇

辛棄疾出生在動盪的年代,那時的宋朝與金國完成和議,偏安江左,辛棄疾所在的北方就成了金朝的佔領區。受祖父辛贊的影響,少時的辛棄疾早已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一直希望以武立身,幫助南宋抗金殺敵、恢復中原。於是在1161年,金主完顏亮發動60萬大軍南下侵宋之際,辛棄疾毅然決然地加入起義軍的隊伍,跟隨將領耿京「上馬擊賊、下馬草檄」,並計劃歸順宋朝。而當辛棄疾得知自己的上級耿京被向金投誠的叛徒張安國所殺時,就帶從50名騎兵勇闖5萬人的金兵大本營,生擒張安國至宋朝堂。這一勇猛舉動大有張翼德「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之非凡氣勢,也讓剛二十出頭的辛棄疾一躍成為抗金英雄。

報國無門寄情於「詞」

修齊治平本是知識份子一生渴望追求的理想,作為渡江歸宋的文人辛棄疾也不例外,他一心想的是如何建功立業、恢復北宋舊江山,但這樣的抱負始終得不到重用。辛棄疾呈上的兩篇軍事議論文,是為《美芹十論》和《九議》。原以為可得到朝廷的重視。然而,宋孝宗只封了他一個管理糧食的小官,這與他寄望可上前線打仗的期待產生巨大的落差。言不見用的辛棄疾就在這鬱悶的時刻寫下那不朽的千古名篇《青玉案·元夕》,抒發其才不見用的孤獨。而辛棄疾的官吏仕途也並不順坦,在不惑之年便遭彈劾罷官的他,在江西閒居了近20年,苦有報國之心卻空無報國之路。辛棄疾唯有將滿腔的愁緒化作詞章。在他的筆下,既有描繪寧靜農家生活的《西江月》,寫下「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的名句。又有表達遭排擠感痛苦的《醜奴兒》,著有「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的名句。更有英雄豪壯與絕望悲憤交織的《破陣子》,「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這四首盡現這位詞壇飛將軍凡事、凡意皆可入詞的境界。

或許歷史總是使人遺憾的,辛棄疾雖終其一生未能實現血染疆場的英雄夢,但其亦因此以卓爾不群、大氣磅礴的詞風確立他在豪放詞派中獨一無二的文壇地位。辛詞中的英雄理想與愛國之情依舊成為絕唱,更是化作金戈鐵馬,凜凜猶生!

作者:謝穎豪

(本文曾於2021年9月16日在《星島日報》「悅讀語文」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