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偉人孫中山

一代偉人孫中山

當飛機降落了,象徵着我們到了新加坡。現在,我與國父呼吸着同一片土地的空氣。一代偉人孫中山先生,革命的成果功不可沒,但我們是否遺忘了哪些有貢獻的偉人。

我們大家都知道孫中山先生生前鞠躬盡瘁為了推翻腐敗的清廷,蓋清廷即使有洋務運動、百日維新等改革運動,但都因朝廷內的守舊派的腐朽導致運動失敗,清的腐敗無能繼續影響民生……不斷的合約、戰爭。人民生存在這水深火熱中,未曾看到過曙光。

歷史告訴我們,辛亥革命的成功終於推翻了滿清。踏入民國時代,中國的命運得以被改寫,人們終於看到了希望。但革命的成功是否必然?難道是命運的安排?

孫中山先生於1905年成立同盟會,又有多次起義,其中黃花崗起義更是著名,先人們為了國民能脫離苦難,不惜犧牲自己的血肉,為革命成功的築成了堅不可摧的高牆。但是,我們又有多少人能夠記得七十二烈士的名字?其中有四位英雄更是千里迢迢由南洋跟隨孫中山先生回廣州發動起義,最終無一倖免。

而在今次的旅程,我認識瞭更多英雄。在中史書上,這些人的名字從來沒有出現過,我也未曾聽過。他們是新加坡華僑,長期居住在新加坡,卻心繫祖國。其中佼佼者張永福、陳楚楠和林義順等等,因為流着中國人的血,無論在哪裏,都會時刻關注着中國的發展動態。因此,孫中山先生看到新加坡有着一群有志的革命人士,加上當時新加坡由英國統治,而孫中山先生是在香港成長(同為英國殖民地),又去過倫敦,所以熟悉英國統治下的運作,最終便選擇了在新加坡成立同盟會南洋支部──晚晴園。

提到晚晴園,就不得不介紹一下張永福。張永福是為中國人,但在新加坡出生。但他從未忘根,他很清楚了解自己是一名中國人,看着中國一步步地走向滅亡,因此他決定投身革命。張永福家中雖是中產階級,但是他毫不吝嗇地把給他母親用作養老的晚晴園送給孫中山作為同盟會南洋支部。而且,當每次國內的革命失敗後,例如河口起義,革命同志為了逃走,去到了新加坡,張永福都會傾其所有資產養活他們;更讓他們在石礦場和橡膠廠打工。可以說是,南洋這些華僑,是用盡所有資金來幫助孫中山的革命事業。

有人認為孫中山先生的光芒太過,什麼蓋過了其他有貢獻的革命同志,孫中山先生並不應該有如此耀眼的光芒,蓋孫中山先生根本沒有主導過改變中國歷史的武昌起義。但是本人不敢苟同以上看法,無疑,孫中山先生的確沒有主導武昌起義,但是孫中山先生為革命所付出的貢獻大家有目共睹。在晚晴園裏,孫中山籌辦過很多次起義,例如河口起義、惠州七女湖起義、黃崗起義、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等等,雖然這些起義都失敗的,但是我們並不可以抹殺孫中山先生的堅持和努力。

孫中山先生的起義即使沒有成功,但是卻喚起了更多人關注中國的問題,更多人明白需要為中國出一分力。孫中山先生要進行革命,並非一件簡單的事,革命需要資金,而孫中山先生在資源貧乏的情況下,奔走各地走籌集革命的資金,這種堅持並不是每個人可以做到的。而在孫中山先生的堅持背後,就有看一群南洋華僑去支撐着他,所以說革命的成功並非一個人的努力就可以做到的。

回顧現在,港人因不滿中國內地干預一國兩制,造成出現港獨的輿論,香港人認為中共政府的管治手法不民主,希望獨立出來,但港人究竟何時有過愛國情懷?100多年前的國民即使身在他鄉,卻心念祖國,革命是為了有更美好的中國。但現在我們留着中國人的血,卻因不滿中共所以要自行獨立,如果我們是愛一個國家,難道不是要共同努力去改善嗎?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即使到了現在,可能政府仍然有不好的地方,但是我希望能懷着中國心去盡一點兒力量,而不是冷眼旁觀。我們在愛港的同時,也請不要忘記祖國。

風采中學(教育評議會主辦)(中五)黃麗瑩

(原刊於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課同學會的《孫中山先生革命遺跡 檳城及新加坡兩地 歷史文化考察二零一六 見聞錄》,知史獲授權轉載。)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