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一次十分難得的體驗

檳城——一次十分難得的體驗

暑假期間,我參加了由港大中史碩士同學會所舉辦的新加坡及馬來西亞中史交流團。當中除了能夠參觀歷史博物館,更加可以與老師、丁新豹博士一同遊覽馬來西亞襲及新加坡的名勝,是一次十分難得的體驗。

古蹟是古時建造的建築物,是經歷過無數次戰爭及時間的洗禮而倖存下來,是非常珍貴的。喬治市是檳城最古老的城市,在2008年更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擁有最多的古時建築物,這些建築物有拱形門窗、英式建築內部屋頂花紋,充滿英式建築風格。當時喬治市是檳城貿易要點,華僑與印裔紛紛開始移民及定居。不同的文化交集起來,所以產生了獨特的文化,例如馬六甲及獨有的娘惹文化。所以亦有人說:「喬治市是一個文化交錯,經歷了上百年洗禮的城市。」街道上豎立着一排排各種古老的建築物,即使受過上百年洗禮的卻仍然光彩奪目,從商店、大宅、廟宇及學校剝落的外牆,你可以知道一個又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們首先到了喬治市最古老的街市。從華裔與印裔的小食檔、古舊的人力車、年邁的老人到整潔光亮的時裝店隨時出現在眼簾,除了看到香港街市的不同外,更可感受到喬治市是文化交匯的地方。年邁的老人坐在小食檔與店員聊天,小販站在猛烈的陽光下,聲嘶力竭地叫喊着,濕漉漉的地板,這些事物在平常的旅遊觀光是看不到的,能夠遠離經典旅遊景點,反而更令我感受到當地的生活態度,慢慢認識真正的檳城。但是這個古舊的街市最令我感到驚訝的事情是,街市竟然有一座新簇簇的商場,因為在香港是從來看不到的!新簇簇的商場與古舊的街市竟然可以融合在一起,令我感到十分驚訝。後來我知道政府希望能夠將古蹟與現代建築物融合在一起,避免古蹟在城市發展的洪流淹沒,這令我感到無限的失望,若果在香港,街市一定會被拆遷。

檳城非常注重保育古蹟,也復修過不少古蹟,例如張弼士故居,建於1880年,曾是著名華人張弼士的居所,但是1990年,張弼士故居在城市發展的洪流中差點毀於一旦,多虧政府耗資760萬令吉進行修復,它才得以保留,後來更被改建為酒店,希望能向更多人展示他昔日的光輝。從這件例子中可以看出政府即使要花費大量金錢仍然在所不惜,決心保育古蹟,希望下一代能夠繼續認識當中的歷史。

相反香港,古蹟往往淪為發展的藉口:例如三級歷史建築摩星嶺白屋被政府用一千元租予芝加哥大學十年,而這一座三級歷史建築更被芝大粗暴改建,白屋被玻璃圍牆包圍,超過二百棵書被斬。這一件事令我們更加要正視保育背後的意義,從天星皇后、菜園村到新界東北等大型發展都難逃清拆命運。政府以發展、重建作香港經濟的核心,保育被當成發展的阻力,讓人不禁慨歎保育難道真的敵不過發展嗎?

中華聖潔會靈風中學(中四)譚穎晴

(原刊於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課同學會的《孫中山先生革命遺跡 檳城及新加坡兩地 歷史文化考察二零一六 見聞錄》,知史獲授權轉載。)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