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忘日本侵華的歷史

毋忘日本侵華的歷史

屈指算來,已到過日本不下十數次,早年是自由行,近年更多是權充嚮導。使我百看不厭的是彼邦初春的梅、仲春的櫻花、晚春的紫藤、初夏的菖蒲、盛夏的荷花、秋天滿山的銀杏與楓葉和冬天充滿詩意的雪景。尤其鍾愛那些修繕得古雅樸拙的古剎禪寺,和京都奈良的唐風宋韻。但這一次日本之旅,性質大不相同,應港大中史碩士班同學會之邀,值抗戰勝利七十周年之際,帶領着三十多名來自不同學校的同學,開展東京之旅,重點是參觀靖國神社──特別是遊就館,重新認識日本侵華的歷史。

靖國神社是舊遊之地了,近年來已多次踏足此地。從門前的一對石燈籠起,到神社外豎立的一個個紀念碑,記錄着日本皇軍一頁頁的「赫赫戰功」,也標記了近代中國的一段段苦難。作為一個中國人,有說不出的難過與憤懣。更令人憤慨的是遊就館內對日本近代軍國主義擴張的解說,包括把日本關東軍在我國東北成立的傀儡政權滿州國說成是五族共和的「王道樂土」,把偷襲珍珠港的責任推到美國身上,把在亞洲的侵略戰爭說成是把當地的人民從西方殖民主義者手中解救出來,南京大屠殺輕輕帶過,是非顛倒,黑白混淆;展覽展示了大量各級將領及兵士的遺書,以突顯其忠勇。

不知就裏的會以為他們做了什麼有益於世道人心的事,實情是寫了遺書後,便到別國去進行侵略,屠殺他國平民百姓。對於這一點,我們有必要清楚認識。

日本的博物館對於二戰題材的展示手法往往避重就輕,語焉不詳。以廣島及長崎的原爆館為例,大篇幅地展示原子彈造成的破壞和禍害,並刻意地以小學生,特別是女學生為受害個案,以激發觀暴的同情心及對造成此種戕害的國家的質疑。但前者隻字沒有提到美國投擲原子彈的背景因由,後者在展覽最後部分總算有簡單論述,但只以輔助方式展示,明顯不是原來的設計。月前曾往廣島城參觀,偶爾發現旁邊是廣島的護國神社,石門上上聯是「殺身成仁功侔四時」,下聯是「舍生取義節貫雪霜」。原來這裏正是甲午戰爭時日軍的大本營,也是侵華第五師團總部所在。日本人把挑起戰爭、侵略別國說作成仁取義,這種認知令人不寒而慄!

香港這一代的年輕人從孩提時代便看日本卡通片,稍長看日本漫畫及電視劇,愛吃日本拉麵多於本地的雲吞麵,對日本時裝趨之若鶩,日本文化軟實力的影響無遠弗屆。大家不知不覺間對日本及其吸引人的地方,日本人守紀律、講究衛生、有公德心、彬彬有禮、環保意識強,這些優點都值得學習,但與此同時,我們必須對近代日本侵略別國,特別是侵華的歷史有清楚的認識。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正是港大中史科碩士班同學會特地在抗戰勝利七十周年之時舉辦這次日本考察的原因,也是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資助是次活動的原因。相信同學們已從是次日本之旅中有所得着。

香港歷史博物館前總館長 丁新豹博士

(原刊於何漢權《靖國神社告訴我們》,知史獲授權轉載。)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