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赤柬大屠殺反思苦難

從赤柬大屠殺反思苦難

前言:

本文旨在從上座部佛教的「正念」反思「苦難」的深一層含意。同時也希望為世界和平探討出路,避免暴力與極權統治的再臨。希望將本文送給全世界的年輕人,努力創建和平、共融的新世界。

*赤柬大屠殺博物館

「赤柬大屠殺與參觀屠殺博物館」

惡夢的開端

1975年,柬埔寨赤柬領袖波布推翻高棉共和國,這也成為了柬埔寨人民揮之不去的惡夢。赤柬統治時期實行高度管制和肅清,推動「大撤民、大鍋飯、大生產」政策,命令城市居民落戶農村,全力生產農產品,並把工廠、商店全部收歸國有、廢除貨幣、禁止宗教、關閉銀行與學校、甚至取消夫妻關係。除了數十萬人死於飢荒、過勞,赤柬一連串的迫害包括:殺害商人、教師、醫生和僧侶,甚至戴眼鏡的國民,用木棍毆打至死或直接槍決;找出親越分子、異己人士加以囚禁或處決。統治近四年間超過200萬人被殺,這些惡行成了柬埔寨人至今忘不掉的夢魘。

*死難者遺骸

旅程中的經歷和反思

透過參觀赤柬大屠殺博物館,我們了解到戰爭會為一個國家的經濟帶來毀滅性的破壞。我們亦參觀了S21集中營,S21本身是一所學校,在赤柬中卻成為了屠殺叛亂分子的集中營,營中展示了眾多受害者照片,受害者中包括老人、成年人和青少年,甚至有剛出生的嬰兒,受害者的照片仍在我們腦中歷歷在目,像設身處地一樣,也為人類的無情而感到可怕。

擺脫惡夢

罪孽深重的人終將會受到裁決。赤柬被推翻後,1998年,波布在柬埔寨山區被軟禁期間「突發心臟病」死亡,他罪惡的一生就此結束。2000年,是柬埔寨繁華的起點,整個國家的教育開始普及,旅遊業亦在急速發展。教育令柬埔寨人民得到更多工作的機會,亦令人民明白民主重要性。我們有機會到訪兩所華僑學校,那裏的學生充滿對將來的期望和夢想,希望港柬兩地青少年日後有機會多作交流。

雖然柬埔寨還存有貪腐嚴重、貧富懸殊的問題,但我們相信柬埔寨人民與政府必定能攜手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希望更多柬埔寨人民能夠從陰影下走出來。也藉着他們的苦難,令人類避免悲劇的覆轍。我們亦相信,柬埔寨人民必定能將詛咒擺脫,忘記過去,努力向前。

**死難者遺骸

柬埔寨佛教信仰

在公元五世紀以前,佛教在柬埔寨已經存在,而上座部佛教自公元13世紀至今一直是柬埔寨國教,目前估計信仰上座部佛教人口有全國國民的97%。1430年,暹羅入侵柬埔寨,次年吳哥王朝遷都金邊,此後柬埔寨與暹羅、緬甸、越南之間常有戰爭。16世紀末,柬埔寨、緬甸與暹羅之間爆發激烈戰爭,1594年柬埔寨戰敗被佔,由於暹羅人的影響,上座部佛教佔強勢地位,大乘佛教和印度教逐步衰微。

1975年4月17日,赤柬攻入金邊,成立民主柬埔寨,佛教受到致命的打擊,許多僧侶慘遭殺害。據西方學者統計,1975年柬國原有僧侶約65,000,至1979年所剩無幾,佛寺受到嚴重的破壞。1988年國會召開會議,對憲法作了修改,第六節規定:「佛教是國教。宗教活動要遵守國家憲法,禁止利用宗教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團體和人民利益之活動。」柬國終於回歸傳統,重新確認佛教的作用和地位。

從佛教「正念」解讀苦難的本質

上座部佛教的「正念」被西方心理學廣泛應用,就是指有意識地覺察,專注於當下這一刻,而不附加任何主觀的評判。我們常常發現這些亂七八糟大多無意義的思緒,都是由過去某件事,或未來某個可能性所引發的連鎖反應。這些事除了讓我們思緒混亂,陷入恐懼痛苦。但當我們儘可能讓自己專注於當下,會發現我們習慣性的去想過去和未來,專注可以把注意力慢慢拉回到當下,以幫助專注度得到有效提升,更快從不良情緒中走出來。

上座部佛教觀察整個世界最深刻的是苦難。謂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之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五陰過盛苦」。上座部佛教「正念」把苦難看成自己生命歷程的一部份,不求免除苦難,只需用平常心處之泰然,不需逃避或隱藏。另外,「正念」也提倡沒有區分「自己的」苦難和「別人的」苦難,我們和世界上其他人所遭受的苦難都是一體的,所以我們能透過同理心感應世界上每一個人的苦難。

展示赤柬大屠殺歷史的方式

柬埔寨政府展示赤柬大屠殺歷史的方式體現上座部佛教的「正念」觀。上座部佛教「正念」鼓勵積極面對苦難。赤柬大屠殺為柬埔寨人民帶來的苦難是空前的,赤柬政權對人民的仇恨及公然與文明法則敵對的惡意在大屠殺中表露無遺。新政府要正面面對這種程度的「國殤」不是一件容易處理的事。最後決定在處決民眾之地興建大屠殺博物館,直接向全世界照示從大屠殺而來的巨大苦難。遊客從擺放死難者的骨塔中瞻仰死難者的「面容」,遊客無法移開視線,因為從進入大屠殺博物館開始,遊客與死難者連成「一體」,感應着這個國家「國殤」,聆聽死難者訴說着和平的可貴。「正念」觀強調「放下」是獲得心靈輕省的關鍵,在大屠殺博物館中沒有找在生民眾到對施暴者的仇恨,因為逝者已離去,仇恨施暴者不是一條出路,反之為當下人民能得到長治久安,及尋求解決當下東南亞的宗教衝突更加重要。

作為和平之子,放眼東南亞的宗教衝突

近年,東南亞一帶借宗教之名的極端主義盛行,嚴重威脅民眾的安全。泰國方面,馬來族穆斯林分離分子,得到境外恐怖組織支援,實力壯大。2004年,兩名佛教僧人在一次衝突遇害後,泰國政府宣布戒嚴,並展開大規模的鎮壓行動。10多年來,泰國南部逾6500人因衝突喪生,大部份遇難者為溫和的穆斯林。最慘烈是2004年的庫塞清真寺慘案。宗教衝突威脅了南部佛教徒的生存空間,也改變了他們的信仰模式。愈來愈少當地人願意出家為憎;以安全為由,當地佛教徒也捨棄了每天的晨早布施儀式。有佛教僧侶甚至化身武僧自購手槍,與槍同枕,時刻準備迎擊穆斯林武裝分子。

在緬甸,羅興亞人權危機持續發酵。緬甸僧侶阿欣威拉杜和他領導的969運動,自2013年起打着反「亞洲伊斯蘭化」的旗號,不斷在社交平台散布反穆斯林言論,甚至被指與2013年密鐵拉暴動有關。自2012年起,已有逾14萬信奉伊斯蘭教的羅興亞人流離失所。

赤柬大屠殺的歷史啟示中,人一旦唯我獨尊,無法互相諒解時,極端思想便容易被催生。當下東南亞多處正蘊釀人道危機。我們希望藉着這次探索苦難的旅程,作為和平之子,日後再參與推動地區和平和宗教共融的工作。

許俊偉&陳家健老師 獅子會中學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