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柬埔寨金邊端華學校為中心,略論近代中柬的移民潮

以柬埔寨金邊端華學校為中心,略論近代中柬的移民潮

華人重視教育,立足異地後,往往積極辦學以保存華人文化,而端華學校屬柬埔寨最大的華文學校,創校已逾百年。本校師生有幸透過同心教育基金的「一生一師同心遊」計劃,到訪柬埔寨及探訪端華學校。本文欲透過探討端華學校的百年興衰,以觀察華人移居柬埔寨的情形。而本文將略分三個階段作為探討:第一階段是由1914年至1969年、第二階段是由1970年至1979年,而第三階段是由1980年至近年。

據地方史料所記載,早在三國鼎立時期,華人已經涉足柬埔寨。而宋元期間,因中柬海上交通發達,雙方貿易往來頻繁,華人移居柬埔寨日漸增多。而13世紀末周達觀隨元使訪問柬埔寨,回國後寫成《真腊風土記》更是具體的明證。到了清初,部份抗清失敗的明朝臣民不堪受異族統治,遂移居到湄公河一帶,更促使柬埔寨華人日漸增多,而早期的柬埔寨華人社會逐漸形成。

第一階段是屬於柬國華文學校之奠基期。從1914年(端華學校成立)至1969年(柬埔寨內戰前),也是中柬近代的一次移民潮。

這段時期可算是端華學校歷史上鼎盛時期。自上世紀50年代的末期開始,「當時全校(端華)在校學生約有4000人,而老師100多位,學科相對齊全,亦開設相當於高中程度的專修班,在柬國華校之中,享有『最高學府』的美譽。」。當時柬埔寨仍屬法國殖民地區,而且在1953年獨立之前,柬國與兩岸政權均有較為積極的互動,不但主要城市之僑社發展欣欣向榮,亦有相當部分的中國國民選擇移居柬國,帶動了一波移民潮,大批廣東福建沿海中國人舉家遷居柬埔寨,他們的後代多數擁有合法柬埔寨國籍的華人,並在後來柬國的政軍、經濟及商業等領域佔一席位。當時華人總數達36萬人,因而華語學校的需求大增。而柬國政府亦重視華文的教學,甚至當政的西哈努克亦對華文推崇備至。

第二階段是柬國華文教育的黑暗時期,從1970年(柬埔寨內戰爆發)始至1979年(紅色高棉政權)止。

自1970年,龍諾將軍發動政變,右派軍人上台,中柬關係出現暗湧。而自1974年起,柬埔寨歷史上發生紅色高棉政權,1975年,赤柬奪取金邊,在接下來的3年8個月裏,華人陷入暗無天日的日子,處境悲涼。當時華人如果被發現講華語或華人的方言,就是犯了政治罪,要嚴加懲罰。紅色高棉不再容許解放區華文學校的存在,嚴加摧殘,全部遭封閉。這所「凝聚了數代潮州先賢心血而建立起來的端華學校被逼關閉,百年名校一度沉寂20多年,華人子弟因而失去求學機會」。

華人的文化與教育遭受政治壓力。「右派政權要對付華文教育,左派政治惡勢力奪權上台後,謀殺華人文化和華文教育的手段更為瘋狂。他們要連根拔起,使華人子弟完全喪失民族文化的根。這是當時柬埔寨華人面對的厄運。」這段時期不單移民潮停止,而數以十萬計的華人選擇離開柬國,即使倖存的在柬華人,也大多不敢暴露身分,教育也進入了空白時期。端華學校前任校長李輝明表示,柬埔寨的華文教育經歷20多年的斷層。在這段日子裏,柬埔寨的華人子弟失去了學自己的母語和接受華文教育的機會。結果華人子女不懂華語華文,只有少數柬華青少年懂得一點華人方言,原來的母語──華語已退居第二種語文。

 

                                                                                                                                                                                                                                                                                                                                                                                                                                                                                                                                                                                                                                                                                                                                                                                                                                                                                                                                                                                                                                                                                                                                                                                                                                                                                                                                                                                                                                                                                                                                                                                                                                                                                                                                                                                                                                                                                                                                                                                                                                                                                                                                                                                                                                                                                                                                                                                                                                                                                                                                                                           第三階段:1980年(越南扶植柬埔寨政府)至近年的和平與開放時期。

在1980年後,中國與柬埔寨實施和平外交,相互支持。1989年起,柬埔寨政府實行開放政策,翌年,第一個戰後華人組織柬華理事會成立。1991年「巴黎協議」的簽訂後,政局相對穩定,因而柬埔寨華校發展,再度出現一種資源豐碩的現象。從華人人口數目分析,和平而較穩定的政權,不但使當地華人人口不再外移,反向地吸引早期離開的國民回流,也有相當部份居於兩岸三地的商人及學生前往當地投資和學習。至現時,柬埔寨華人超過百萬人,約佔總人口的3-5%,中國亦是柬埔寨的最大投資國,佔了三分之一。援助和投資主要集中在道路、橋樑、水利及電力等基礎設施領域。

我國國務院僑辦多年來重視發展海外華文教育,把華文教育視為「留根工程」,通過編寫中文教材、選派優秀教師、加強師資培訓等方式,給予海外華文教育支持。在這個中柬友好的年代,端華學校再次快速發展起來。從1994年起始,楊啟秋勛爵發動潮籍鄉親重建潮州會館,增建端華分校,並親自擔任學校建校委員會主席,親自主持建校工作,到2011年,端華學校被中國國僑授予「海外華文學校示範學校」榮譽稱號。現端華學校擁有正校和分校兩處校園,學生人數超過1.6萬,教職員工有近300人。而學校也積極提倡華文及普通話教學,於是就有「入門說一句普通話」的規矩,進入校門的樓梯懸掛一塊黑板,寫上不同程度普通話一句,天天更換,以提升華文學習氣氛。

小結:中國開展改革開放後,經濟逐漸騰飛,國際地位提高之餘,也帶起了世界華語熱,學習華文的重要性也因而提高,而中柬關係和好也促成華文學校長足的發展。端華學校在這片肥沃的土壤環境上發光發熱,成為柬埔寨首屈一指的華文學校,為柬埔寨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

同學心聲:

是次能夠參與「一生一師同心遊」的柬埔寨交流團,十分感謝同心教育基金會(香港)的贊助。每間學校都素未謀面,卻不謀而合。老師與學生能夠在此次增進感情,互相了解。

在這幾天的行程,了解到柬埔寨的歷史以及教育等。在教育方面,我們參觀了端華學校以及公立華僑學校,當地學生害羞之餘還十分熱情。也曾與他們共同度過了一節課,大家有說有笑,互相分享趣事。從中我也學懂了感恩,當地學校課室擁擠,課室溫度也較高,很難在香港體驗到這樣的上課環境。而且學生缺少國際視野,除了鄰近國家,例如泰國及越南等,也只認識中國。相反地,香港學生的視野十分之廣闊,東南亞、亞洲、澳洲等都耳熟能詳。香港學生身處於生活富裕的環境之中,很多時候都覺得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不懂得去珍惜所擁有的物品。相反地,柬埔寨學生大多數都感到知足感恩,感恩自己擁有的一切,感恩自己能夠讀書,即使每天都要在炎熱的環境裏上課,卻一句怨言都沒有。這也是我十分佩服當地學生的原因。

林偉健同學&曾治平老師 佛教筏可紀念中學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