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謝「同心教育基金會」提供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讓本人和老師一起往廣西越南作參觀、交流和學習。在五日四夜的活動中,由廣西南寧、憑祥,再經友誼關到達越南河內。廣西與越南邊境接壤,在古代越南曾是中原王朝的藩屬,由此可見,兩地關係密切。本文就廣西主要的民族族類、分佈範圍、居所特色及民族個性作一次輪廓的勾劃。
廣西民族的族類
根據廣西民族博物館導賞員的介紹,有12個世居廣西的民族,分別是壯族,漢族,瑤族,苗族,侗族,京族,水族,回族,彝族,仫佬,仡佬和毛南。在廣西民族博物館的展板顯示,廣西壯族總人口為1658餘萬,佔廣西總人口的32.15%,是廣西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其次是瑤族、苗族及侗族。廣西正是全國最多少數民族聚居的省份了!
廣西壯族自治區名稱變革
廣西壯族自治區,顧名思義就是壯族管理的地區,這個「壯族」的歷史可久遠了,如果要追溯的話,可以追溯至秦漢時期。及至明、清時期,「壯族」時稱為「撞人」、「撞民」後來又稱為「獞人」,導賞員特別指出「獞人」带有侮辱之意。從廣西民族博物館資料顯示,1949年解放後,設廣西省,省會在南寧。1958年3月5日,廣西省改為「廣西僮(音:壯)族自治區」,「僮」字的意思是未成年的意思,就是弱小,未成熟的一起省份。廣西人認為這個字帶有貶義意思,因此在1965年,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提議,將「僮族」改稱「壯族」。壯,即健壯、興旺、健康、發達之意,象徵著廣西的日益強大,在中國的地位不斷壯大了起來!
廣西壯族自治區少數民族聚居分佈
少數民族名稱 |
聚居地區 |
壯族 |
廣西西部的南寧、百色、河池、柳州四個地區 |
瑤族 |
廣西金秀、都安、巴馬、大化、富川、恭城瑤族自治縣 |
苗族 |
廣西融水、隆林、三江、龍勝四個自治縣 |
侗族 |
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境內 |
京族 |
廣西北部灣的“京族三島”──巫頭、澫尾、山心。 |
仫佬族 |
主要聚居在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境內 |
仡佬族 |
廣西西北部隆林自治縣的德峨、長髮、岩茶、常麼、者浪等鄉 |
回族 |
桂林的臨桂、陽朔縣最多,其次聚居在柳州市和南寧市 |
彝族 |
分佈在隆林自治縣的德峨、克長、者浪、岩茶等4個鄉 |
毛南族 |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 |
水族 |
居住集中在南丹縣六寨鎮 |
廣西少數民族居所環境特色—以壯族居所為例子
根據民族博物館的模型及導賞員的講解,廣西少數民族居所環境特色是「杆欄」式房子,稱為「杆欄」建築。杆欄建築是用木料(或竹〕柱在地面相當高起底架,然後在底架上建成住宅。在廣西,除了壯族地區保留有這種杆欄建築的住房外,瑤、苗、侗、彝等民族也有人家住這種「杆欄」式的房子。壯族的杆欄建築比較具有代表性,它可分為全樓居式、半樓居式、地居式等。
在壯族的居所,大部分會在山上建房,一般傳統式的建築聚落分為三層,三層樓都有其不同的用途。由於居所處在一個較高的地方,底層的地面濕氣較多,不太適合人的居住,此外,在底層也會有較多的蛇蟲鼠蟻生,若人類居住在底層,那麼很容易遭受到它們的襲擊,對生活帶來極大的不方便。因此,壯族人會在底層是用作養殖家禽和豬牛等牲畜,有空餘方地則用來擺放雜物和農具。第二層遠離地面也有數米,濕氣較少,所以壯族人就會把第二層作為他們的住所了,多數為三開間,也有五開間和七開間,進門是廳堂,在那裡擺設床和椅子等傢俱,廳後就是火塘間,用於煮飯和取暖。第三層則是用作放置糧食儲備,例如因為在冬天,沒有農作物收割,為了避免冬季挨餓的情況,他們把一些大蒜,辣椒串聯起來掛在樑柱上,其實就像如今的糧倉。這些少數民族會在杆欄上塗上滑油,這樣做是令老鼠不能爬上居所的糧倉偷食。
瑤族、苗族、侗族、彝族他們的居所也是一種近似杆欄式的房子,利用山坡的斜度,山坡下方豎較長的木柱,上坡豎較短的木柱支撐,上面鋪板蓋屋,住房在樓上,樓下一般用來關養家畜和放雜物,這類居所稱為叫「吊腳樓」。
民族中學的交流—體會少數民族的個性
對廣西的少數民族的生活有了一個大概認識後,我們要對少數民族的個性作一次瞭解。瞭解的地方就是學生大部分是少數民族的中學——憑祥第一中學。
憑祥第一中學,我們被視作嘉賓的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歡迎,他們在歡迎儀式上,男生穿著白色上衣和褲子,而女生則穿著藍,紅的裙子,男女頭頂都戴著一頂帽子,來迎接我們的到來。
在學生與學生的活動交流中,我們和他們男子籃球隊作了一場比賽,另外更與我們玩了一些少數民族的玩意——「背簍繡球」,這是壯族特有的遊戲,拋繡球技術動作簡單,易於掌握,它能促進人們的友誼,起到以球傳情、以球傳神的互動作用,其中的奧秘是不可言喻的,只有加入這項活動中才能體會到它的魅力所在。短短的半天交流,令我體會到熱情好客的民族風情,相信這就是少數民族的個性吧。
總結
廣西,不僅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點,更是一個富有人情味的城市。從我接觸到的人和事,包括民族博物館的導賞員是壯族人;導遊,他也是土生土長的廣西少數民族,在短短的行程,雖不能看到全豹,但對廣西的少數民族有了一個大概的認識——不同的民族,穿著不同的服飾,象徵著不同的民族特點,即使一個地區有著十多個民族,一同跳著接待舞,無論在那一方面,都顯示了他們的熱情好客的民族個性。只有親臨實境,才真的能夠體會到的。他們的熱情好客,令整個學習之旅,都豐富了不少!
後記
總括而言,五日四夜的旅程就這樣結束了,來到最後一天,彷彿還像剛來到一樣,一大步跨過位於友誼關的中越邊境,通過許多手續後,才終於踏上了越南的領土,越南與中國即是存在文化差異,但這並不能代表中國的文化就一定優越過越南,反而正是:「入鄉隨俗」。來到中國以外的地方,要尊重當地的文化,希望下次能有機會深入探討越南的文化。
再次感謝同心教育基金會的贊助,校長在不同景點的教導,老師的陪伴和相處,讓我知道了甚麼是亦師亦友,認識了新同學作為朋友,這次旅程我獲益良多!
李安維老師&陳科駿同學 風采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