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如何影響清末民初的政局》

《梁啟超如何影響清末民初的政局》

梁啟超,戊戍維新的靈魂人物,自號飲冰室主人。「飲冰」語出《莊子·人間世》,梁啟超借此說「吾心愛國如焚,需飲冰止之」。我好奇他為何愛國到如斯地步,我好奇他為何急切地「止之」熱衷政治改革之心。是次旅程圍繞戊戌維新120周年,正好給我解答好奇的機會,透過拙文試探究他如何影響近代歷史發展,以至近代知識份子的思想。

首先,梁啟超積極提倡變法圖強。眾所皆知,梁啟超應當專心應試之際,他與各省舉人聯署「公車上書」,又在京創辦《萬國公報》(後改名《中外紀聞》)及「強學會」,當時各大臣皆表示支持,如洋務派官員張之洞、帝師翁同龢及袁世凱等先後捐助5000兩。憑藉梁啟超等人的堅持,維新運動終在1898年開展。期間,維新派創辦京師大學堂,多次上書提出具體的改革措施。雖然運動在推行百餘日後,因戊戌政變而告終,對清政制影響有限,但世界各種學說和知識卻不斷傳入中國,如譯書局翻譯不少西方書籍和培育翻譯人才,擴闊國人視野,更啟發通俗文學的興起,取代傳統艱澀的古文。梁啟超以身作則,以新民體作為書寫的載體,使他在文教改革上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使士人受新學啟蒙,從此棄舊圖新,談時務、說新學成為新風尚,促進近代中國的變革。

其後,在1906年,流亡海外的梁啟超知道清政府預備立憲後,便在日本東京創立「政聞社」,宣傳立憲運動。他秘密協助晚清政府改革,代撰《考察各國憲法報告》、上書旅日的資政院總裁溥倫,要求縮短立憲年限。他又在海外编寫《清議報》,與革命派進行筆戰,強調改革遠勝革命,反映他對晚清立憲發揮正面影響。除此之外,他提倡「新民說」,盼提升時人的素質和道德。又積極介紹西方的社會政治學說,他簡潔明快的文筆,大大影響當時的知識份子,不再侷促於傳統的士人政治思想。

再者,梁啟超參與民國政治,組織政黨,展現個人抱負。如在1912年回國後,次年成為進步黨理事。又曾獲委任為司法總長、幣制局總裁和參政員。他提倡發展實業和股份制,建議發行紙幣,設立償債基法。他借鑑西方的企業制度和管理方法,改善國家經濟衰退的困境,達到富國強兵的理想。然而,當他察覺袁世凱有復辟帝制的野心,便極力勸阻,更不受重金利誘,堅持發表<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一文, 公開反對復闢帝制。對時人回響極大:「梁公此文一出,表達了人人所欲言,而未敢言之事,深為振奮人心。」其後,他又公開反對張勳復辟,引起不少輿論支持,可見他對民初政局的變動擔任舉足輕重的角色。

有見於政局紛亂,梁啟超最後放棄從政,退而修書講學。他先後在北京大學、 清華學校、南開大學等任教,傳播中、西方知識。他創辦天津文化學院和設立「共學社」,以「 培養新人才、宣傳新文化、開拓新政治」為宗旨 。梁啟超雖追求革新,但傳統知識份子「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精神,透過他講學、辦學校、創報刊,啟發和培育了不少出色的人才而彰顯。他的子女在其教育下皆有所成,人才輩出、他的學生蔡鍔在其啟發下發動二次革命、胡適和徐志摩等民國知識分子受其思想影響,因此,學者蕭公權在《中國政治思想史》指「五四運動的領袖幾乎沒有一個不曾因讀了他的文字而受到啟發。」

梁啟超一生與國家命運緊扣,走進天津飲冰室,眼前拼湊出一幅幅梁啟超辦報說學的情景,甚至是與友人一邊打麻將,一邊寫演講稿的畫面,感覺彷如身處於兩個截然不同的平行時空,很是奇妙。此外我亦十分佩服他把子女教育成材,無論是醫學、文學、建築學、圖書館學等,皆有成就,成為國家的棟樑。所以我認為他雖未能在政政上取得成效,但卻在文教上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若政治如火,教育如冰,兩者都是梁啟超一生不可缺的。

歷史是過去和現在無終止的對話。梁啟超在各學術領域的貢獻是深遠的,他說學問是生活,生活是學問。在這場不間斷的對話中,他的思想仍然影響著我們。這趟短暫而難忘的考察之旅,加上丁博士和導遊賈先生的詳細導賞,無論是正史或是野史,都補足書本上的知識,是學習生涯中非常難得的一課。

邱月𠒇 孔教學院大成何郭佩珍中學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