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建築和文化

越南的建築和文化

從越南的歷史來看,中國和越南有着很大的淵源。中國從秦漢時期開始接觸越南,繼而征服越南。越南從公元前3世紀晚期至公元10世紀前期,被中國統治近千年,中國文化大量輸入越南。公元968年,越南脫離中國統治,建立大瞿越國,正式獨立成國。其後,越南雖歷經數朝,但統治者均採用中國式的制度治國,文化方面融合了儒、佛、道三教,可見在文化上仍深受中國影響。越南在19世紀初期建立阮氏王朝,「越南」之稱始於那時。之後越南與中國關係時好時壞,兩者的外交形勢曲折。直至今日,越南和中國的交往仍很密切,但也存在着不少具爭議的問題留待解決。

中越兩國的關係很是奇特,中國人普遍認為越南曾是中國的藩屬國,一直附庸於中國之下,而越南一方卻一直視中國為侵略者,先後多次以武力推翻中國人對他們的統治,以維持自己的獨立地位。在如此兩極的態度下,筆者試着從越南的建築和文化上分析中國與越南的關係。相信這會是一個很有趣的議題。

筆者試着從越南河內的文廟,以及玉山祠這些與中國相似的建築物及當中所蘊含的文化入手,希望從中窺見中越之間的關係糾葛。

在中國對越南近千年的統治中,中國的文化不斷影響着越南。中國的傳統思想與儒家文化密不可分,而孔子就是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是中國人,與越南本來毫無關連,但是越南人卻對這位儒家的創始人極為推崇,專設廟宇供奉孔子,中國文化在越南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越南河內的文廟(孔廟)頗具規模,與中國山東曲阜的孔廟一樣,供奉孔子以及四配和72賢人,廟中所使用的文字全是漢字,甚至掛上由中國清朝康熙皇帝御筆所提的「萬世師表」橫匾,可見越南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之深。

越南河內文廟是仿照中國山東的孔廟而建,因此佈局上與中國的文廟大致相同:欞星門、奎文閣、泮池、杏壇、大成殿等建築一樣不少,但兩者亦有異同。中國的孔廟占地140000平方米,九進院落,分左、中、右三路佈局,貫穿於一條中軸線上。而越南文廟規模相對較小,占地26000多平方米,前後共五進庭院,代表中國文化中「水木火金土」五行,以及「仁義禮智信」五德。文廟門分為3個門洞,中門分為上下兩層,上面用漢字楷書書寫「文廟門」,而文廟中更參照中國模式,建有鼓樓和鐘樓,建築風格蘊含中國文化內涵。

另一方面,越南文廟也融入了當地的建築風格,如文廟的屋簷矮小、修長,還有文廟裏的門以及擺放的門神都比較矮小,雕刻具有越南特色。另一點不同的是,越南文廟除了供奉中國的孔子外,還供奉著越南的儒學大師朱文安,他在越南推崇儒學,其在越南的地位類似於中國的朱子。由此可見,越南不斷地學習中國文化,同時又保留越南的本土特色。時至今日,越南每年春節都要在文廟舉行隆重的祭孔活動,大學畢業生亦會到文廟拍照,文廟在越南的地位依然崇高,可見中國的儒家文化對越南的影響深遠。

此外,越南和中國一樣,都是以科舉來選拔人才。因此越南文廟除了祭祀孔子外,還依中國體制,在旁興建國子監,使孔廟兼備教育及考核的作用。故廟內奎文閣兩側各建有一座進士坊,坊內仿照中國做法,立有82塊贔屭馱碑造型的石碑,碑上用漢字刻有從大寶三年(1442年)至景興四十年(1779年)337年間的82屆科舉考中的1306名進士的姓名與籍貫。而當時的科舉考試也參照中國,可見越南與中國關係密切,制度也依循中國。

除了文廟外,越南還有很多的寺廟都具有濃厚的中國文化特色,還劍湖上的玉山祠中更是探究中越關係的有趣材料。

相傳,黎朝的開國者因為得到湖中神龜所贈送的寶劍打敗了明朝的軍隊,成功後將寶劍還給神龜。為了紀念神龜幫助打敗明朝,所以改名為還劍湖。而還劍湖島上的玉山祠是一座道觀,採用中式建築風格。玉山祠有三重門闕,分別是以中文命名為頭門,硯臺以及得月樓。大門兩側的門牆上,還寫有「福」「祿」兩個漢字,硯臺的右題龍門、左題虎榜。頭門和硯臺都寫有具有中國特色的對聯。得月樓內主要是祠內供奉關帝,呂祖和文昌帝君等中國神仙。但有一點頗為特別,玉山祠主要是為了紀念陳興道,這個帶軍打敗元朝軍隊的越南民族英雄而建的祠廟。

這兩個故事對於中國來說很諷刺,對於越南來說則很矛盾。還劍湖此名的由來竟與打敗中國入侵者有關,而玉山祠這座具有中國特色的建築所供奉的卻是一個打敗了中國的民族英雄──陳興道。從中可看出中國與越南之間的微妙關係。在文化上,由於中國一向較越南優越,因此成為越南師法的對象,但在政權上,越南則一直不願屈居中國之下,總是伺機反抗,爭取民族的獨立。  

現今,中越兩國的關係比較動盪。中國曾經在越戰中提供大量支援予由越南共產黨建立的北越,使北越於戰爭中獲得最後勝利,成功統一全國。但兩國關係在1976年柬越戰爭後惡化,使越南倒向蘇聯一方,中國更曾於1979年在中越邊境與越南開戰。

之後由於經濟改革因素,雙方都開始改善兩國之間的外交關係和促進合作。中國成為越南第二大貿易夥伴和最大的入口產品來源地。兩國成立「經濟走廊」以及經濟特區,還連接兩國的鐵路、航空和海路交通。另外兩國在邊境省份一共設有7對陸路口岸,中越雙方也成立了合資企業,兩國的關係修好。

1970年以後,南海被發現蘊含大量資源,中越在南海主權問題方面,兩國時常有爭執,影響兩國的友好關係。由此可見,中越關係很不穩定,時好時壞。

這次的越南之旅,從越南的建築以及文化中,我們可以看到越南雖然不斷吸收中國的文化,但卻不甘臣服於中國之下,從一些景點中不難看出越南人反抗中國入侵的痕跡,越南對中國的愛恨情仇真的很難一言蔽之。近年,越南雖然與中國存在著密切的商業貿易關係,但又與中國在南海區域上寸土必爭,正正反映了越南對中國這種複雜的情意結。總括而言,多年來,中越這兩個相鄰且同是實行社會主義的國家,一直是在碰碰合合中,尋找着雙方和平的發展之路。

鳴遠 11

學生感想:

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從這次的旅程中,我有着很深的體會。我們在書本上學到的是別人的觀點,只有我們親身瞭解、認識、研究,從而得出結論,那才是我們自己的觀點,我們自己的財富。

在我的心目中,廣西跟越南是一個很落後的地區,可是,當我真正去到當地的時候,並非如此。廣西是一個發展很快的地區,越南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差。兩個地區的人民素質也在不斷地提高,當地人也很熱情。相比較,香港好像缺乏了人情味,對待他人好像沒有那麼熱情。

在我的印象中,香港是一個非常發達的地區,我們經常會認為廣西跟越南比不上香港。的確在經濟發展跟教育水準方面,這些地區都比不上香港,但是,廣西跟越南都有著其民族文化和儒家傳統文化,廣西跟越南都有其少數民族,並且地區有相對的政策去保護這些少數民族,和一些儒家文化的建築。相比香港,作為一個已發展的中西結合的城市,雖有政策去保護一些少數族裔,可是部分香港人還是會歧視他們,就算是一些內地的新移民也會遭到歧視。在傳統文化上,香港卻失去了我們中國的傳統儒家文化,幾千年的儒家文化在香港卻得不到發展,我想這也是一個悲哀吧!

越南原本應該是一個很富庶的國家,越南有廣闊的土地,豐富的礦產資源,可是卻因為戰爭而導致現在落後的情況。我們想像不到戰爭是如此殘酷的,就算戰爭結束了多年,可是當時的問題依舊持續到現在。因為當時美國使用了化學武器,使在當時戰爭中感染病毒的人到現在依然會生下染有病毒的怪胎。戰爭是殘酷的,戰爭只是一個政治和外交鬥爭的工具,但是百姓卻因為戰爭受盡苦難,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環境都會受到威脅,停滯不前。在現在的香港,我們感受不到戰爭的殘酷,作為一個香港人,真的感覺很幸福。但願世界和平。

作為一個學生,一個香港人,一個中國人,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我們就應該為社會出一份力,貢獻我們的社會;為我們的文化出一份力,保護我們的文化。這是我們的責任。

老師感言:

中國與越南,這兩個邊境接壤的國家,兩千多年來一直往來密切,看似親密,又時起爭執,關係可謂「剪不斷,理還亂」。這次的廣西越南之旅,讓我可以一次過踏足兩個地方,接觸兩地不同的風土人情,確實長了不少見識。

廣西,這個以山水聞名於世的地方,但經濟實力卻遠遠被鄰近的廣東省拋離,甚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 per capita)還位列全國倒數前幾位,全省超過半數城鎮被列為貧窮縣,這些數據,很難令人不將廣西與貧窮落後拉上邊。初次踏足廣西首府──南寧,綠樹扶蔭的街道,清潔的市容,令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市內雖不如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大城市般繁華,但市民大都遵守秩序,親切友善。

令我倍感親切的是在街上不時聽到當地人以粵語交談,這是廣州、深圳等大城市很少見的現象。由於外來人口眾多,這些大城市以普通話為溝通語言,本地方言反而退居次要位置,漸漸被取代。南寧發展雖未躋身前列位置,但反而令其本土特色得以保存,再一次證明經濟實力並非衡量一個地方價值的唯一指標。

此外,參觀沛鴻民族中學也令我印象深刻。廣西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該校老師在致力融合各民族的同時,亦不忘保留每個民族的傳統,甚至鼓勵各民族的學生將其民族特色發揚光大。在融入大眾的同時保留個別特色,絕不讓主流淹沒少眾文化,反而讓少眾文化獲得生存空間,這才是真正的求同存異。

由於少數民族學生大多能歌善舞,為了發展他們的所長,學校特別為這批學生設計課程,還提供許多表演機會,讓他們得以一展所長,這正正符合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如何令學生在學習知識及發展才能兩方面取得平衡,我相信這是每個老師都需要深思的問題,沛鴻中學的教學模式實在有值得參考的地方。

從憑祥到河內的路程本來比南寧到憑祥短,但卻花費幾乎多一倍的時間,這距離正正反映了中國與越南的發展差距。來到越南,仿似進入中國上世紀的七、八十年代,遍佈電線桿的狹小街道,充斥着小本生意的店舖,滿街的電單車,若非滿街的越南文字,你會以為自己身處中國某一個城市。

雖說越南與中國發展有差距,但越南在保存文化上不遺餘力。走在河內街上,看到不少寫滿漢字的廟宇,數量可能比中國任何一個城市都多,它們都保存完整,並沒有因為城市發展而被拆毀。此外,文廟、昇龍皇城、玉山祠等古蹟也能較「原汁原味」地保留下來,可見越南人對文化保育的重視。

翻開越南的歷史,會見到一頁頁被侵略的血淚史,但越南人又一次擊退侵略者,從中可見越南頑強的民族性。雖說越南最終戰勝了,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從獨立戰爭紀念館的圖片可見,戰爭所帶來的家散人亡、永久傷殘、化學污染、畸胎等問題仍留在越南人心中,不知要幾多代才能消減。

無論中國還是越南,近代都飽受戰爭的摧殘。經歷過戰爭慘痛的教訓,相信雙方都會珍惜得來不易的和平。縱使兩國現在仍有不少議題未能達成共識,但我相信兩國必能採取理性、互相尊重的態度進行磋商,不會再輕啟干戈了。

天主教鳴遠中學 陳茵老師鄧詩穎同學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