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洪流的隱士──陸徵祥

歷史洪流的隱士──陸徵祥

莊子曾説:「古之所謂隱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見也,非閉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發也,時命大謬也。」此次遊學團,我有幸認識到一位「隱士者」──陸徵祥。說到陸徵祥,大部分人可能對他都沒甚麼印象,教科書裏也沒有提到這個人。但回首他在五四運動前後擔任的角色,他就像鐘錶裏一個不大不小的齒輪,雖然細小,但卻必不可少。

陸徵祥於1912年擔任了民國的第一任外交總長。在此期間,他著力於建設民國的外交體制,也曾被迫簽署賣國條款《二十一條》,最後出席了巴黎和會,拒簽合約,並以此結束了他的政治生涯,開始隱世生活。而這些事件,都或多或少地與五四運動有著一定的聯繫。

陸徵祥擔任外交總長期間致力於改革中國外交體制。當時中國的許多外交官,思想保守,不懂外國禮儀,甚至不懂外語,沒有外交官應有的處理外交事務的能力。陸徵祥上任後,制定了《外交部官制》,創建了完善的外交官培養體系。他又說服袁世凱廢除「保舉制」,制定《外交官領事官任用暫行章程》把兼通一國以上外國語言規定為外交官錄用的必要條件,堅持選拔「不鬧笑話的外交官」。正因陸徵祥的改革,民國時間培養了許多素質極高的外交官,這些外交官也為當時身為「弱國」的中國,爭取了不少權益。值得一提的是,日後在巴黎和會大放異彩的出色外交官顧維鈞,便是在那時被招攬入外交部,其後又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隨陸徵祥參加巴黎和會。

IMG 20190825 2037281e

一戰時,列強忙於戰爭,無暇管顧中國,日本便產生想要侵佔中國的野心。 1914年,日本以對德宣戰為由派兵強行攻打並接收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租借地。 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條》逼迫中國承認日本在山東的一切權益。陸徵祥臨危受命,絞盡腦汁與日本大使進行周旋和談判,只為拖延時間,等待時機向列強尋求救援。日本當時急於獨霸中國,提出每天要開會,希望儘快簽約。陸徵祥以星期天是國際公認假期為由拒絕在星期天開會,又以新官上任,需處理交接事務和接待其他來賓為由,把談判時間侷限於下午。當時日本代表要求晚上也要談判,卻又被陸徵祥以身體不好為由拒絕。此外,每次開始談判時,陸徵祥都做盡周密繁複的禮節,對日本代表讓座、奉茶等,開始談判時,又儘量放慢說話語速,以拖慢談判進程。最終,談判進行了三個月,開了25次會議,雙方也未能達成協議。此時,經過國民政府的努力,國際形勢改變,中日簽約問題終於受到列強的關注。日本未免夜長夢多,不得不放棄《二十一條》中的部分不平等條約,同時調動軍隊向中國政府下「最後通牒」。在日本的威逼下,中國政府被迫簽訂《二十一條》,簽約的代表便是陸徵祥。

《二十一條》間接觸發了五四運動,在巴黎和會中,中國想要收回山東權益的希望,在日本舉證《二十一條》和《山東問題換文》兩項條約後宣告破滅,最終中國在巴黎和會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內,成為五四運動的導火線。五四運動的主要訴求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若仔細考究,陸徵祥無疑是簽訂賣國條款的「賣國賊」。然而,當時的陸徵祥對外要思慮日本大軍壓境,對內又須面對上司袁世凱的命令,心中可謂有苦說不出,最後祇能服從命令簽約。在簽訂《二十一條》後,陸徵祥也心力憔悴,説「我簽了字,也簽了自己的死案了。」這樣看來,陸徵祥並不全算賣國,他祇是被歷史洪流的沖沒的犧牲者。

1919年,陸徵祥率中國代表團參加巴黎和會。在面對中國於山東問題對外交失敗時,他再三猶豫,最終還是在顧維鈞的遊說和自己的愛國情懷下頂著抗命的壓力選擇拒簽合約。回國後,他自覺自己的外交夢因巴黎和會的外交失敗破碎,選擇了辭職。在妻子去世後,陸徵祥選擇成為修道士,終其一生供奉耶穌,最後成為了神父。  

在此次歷史考察中,我們有幸可以參觀陸徵祥度過下半生的地方──聖安德魯修道院。我們在那裏得以近距離觀察他的遺物,瞭解他的生平、興趣和性格。這令他在我心中的形象變得更加立體。

在參觀陸徵祥的遺物時,我發現陸徵祥非常尊敬他的老師許景澄,在老師死後還保留了他老師的照片。在他的房間裏,我看到一張他老師的遺像,陸徵祥在相框的兩旁為老師題了「與人為善有賴真傳,事君以忠能臨大節」。這裏面的「事君以忠」出自論語,指忠心為國,侍奉君主不會讒言惑主,即使君主不高興也會進諫良言。     翻看許景澄的生平,我發現他的確不負「事君以忠」的評價。晚清時,慈禧太后想讓義和團入京對付外國大使,許景澄直言反對,他還上書慈禧,直言「攻殺使臣,中外皆無成案」。此舉惹怒了慈禧太后,最後他被慈禧以「任意妄奏」的罪名處死。

IMG 20190825 203026e

從陸徵祥為老師的題字可以看出他對老師深深地敬佩和懷念之情。然而回顧陸徵祥的政史,無論是被迫簽署《二十一條》,還是其後在巴黎和會中為是否拒簽合約的糾結,都得以看出陸徵祥似乎不具備師長許景澄身上的果斷和大義凜然。看到這,我不禁產生了疑問,為何許景澄對陸徵祥影響如此深,陸徵祥卻獨獨沒有繼承老師的果斷呢?

在考察後的分享會上,一位導師的提點解開了我的疑問。導師説:「歷史環環相扣,瞭解過去對掌握現在非常重要。回想許景澄的死法,這可能也會影響陸徵祥的處世風格。」聽到這句話,我恍然大悟。陸徵祥對老師的死耿耿於懷,這也是他深埋心底的傷痛。他看到老師果斷堅決,最後下場卻如此淒涼,內心不免受到震撼和衝擊。而日後遇事小心翼翼,再三思量才做決定的處事風格可能與此有關。    無可否認,陸徵祥是位非常出色的外交官,培養了許多傑出的外交官,更曾提出「弱國無外交」這句警世名言。可惜他生不逢時,《二十一條》的簽訂讓他愧疚一生,因而才毅然決然地選擇隱世修道,為簽署《二十一條》而懺悔。在我看來,他是歷史洪流裏一位不可多得的隱士。

此次考察讓我驚覺歷史事件與事件中的聯繫竟是如此緊密。倘若當初日本沒有提出《二十一條》,中國可能就不會為了爭回青島而參加一戰,如果沒有當初遠赴海外的華工們,中國可能連巴黎和會都參加不了……歷史就是這樣一環扣一環,似乎少了一點筆墨,都難以成全整個事件。單看陸徵祥,如果他在巴黎和會時選擇簽約,那麼五四運動又會怎樣發展?學生的訴求沒有得到滿足,事態會升級到甚麼程度?中國還可能在華盛頓會議簽訂《解決山東懸案條約》,取回山東權益嗎?這一切我們都不得而知。 

IMG 20190802 161508e

這次遊學,我們遊覽了不少歷史古蹟,例如,五四運動的發源地——紅樓,巴黎和會簽約地點——凡爾賽宮鏡廳,還有陸徵祥安度晚年的聖安得魯修道院等等。當我身處歷史場景,觀察保留上百年的歷史文物時,內心的震撼是難以言喻的。此次考察讓我瞭解到學習歷史不能侷限於文字書本中,祇有親身經歷過,踏足過歷史古蹟,才能對這段歷史的感受更為深刻和發現更多在書本甚至是網上找不到的東西,然後更全面地看歷史,瞭解歷史的全貌。

最後,我非常榮幸能參加是次遊學團,短短九天的遊學讓我對習史有了更深刻的啟發,更加深了我對中史的熱情。十分感激導師們的循循善誘和耐心解答,同時也很高興能認識到志同道合的同學們,我日後定會將此次遊學經歷銘記在心,並更加用心研習歷史。

IMG 20190807 234158e李樂詩 佛教葉紀南紀念中學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