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談及毛里求斯積極發展風力、水力、蔗渣發電等非礦物能源,大大減低了含硫廢氣的排放,非常符合環保原則,也降低了空氣汚染。毛島經常萬里晴空,藍天白雲,與此可能極有關係。
渡渡鳥
提起毛里求斯環保問題,不得不提渡渡鳥(Dodo birds)。Dodo的名字古古怪怪,有說是來自葡語 “doudo”或“doido”,為愚笨之意。考之歷史,亦有可能。據說毛島第一代的殖民者為葡萄牙人,時為公元1505年。葡人上岸後隨意捕殺各種生物,而渡渡鳥體型龐大,又不會飛,遂成為殖民者的獵殺對象,並冠以一個富有侮辱性的名字。是耶非耶?或只是小說家天馬行空之言?我們有幸在毛島碰上了專門研究渡渡鳥歷史的專家Alan Grihault,為同學們上了寶貴的一節保育課。
Alan為英國人,大半生在英國及非洲多個國家從事教育工作,50歲後才開始對渡渡島有興趣,與我們會面時已是一個年屆80耄耋之年的老人家。Alan年紀雖大,但非常活躍,衣著隨便,T恤短褲,手舞足蹈的我同學們講解有關渡渡島的傳說、滅種的原因等等。
「渡渡鳥為甚麼這樣醜陋、笨重?」同學問。
「現代人根本不知道渡渡鳥是何等模樣。」Alan細心的為同學解說。
據Alan說第一次對渡渡鳥的外貌進行文字描述的是荷蘭人Heyndrick Jolinc,在公元1599年一份探險報告中,提及的渡渡島是一隻「大鳥,但翅膀卻只有鴿子般小,所以飛不起;而鳥腳則像葡萄牙企鵝」。「葡萄牙企鵝」?各人都摸不着頭腦,究竟是何等模樣,還有其他的記述嗎?「有!」Alan續說。「但全不是作者的親身經驗,因為渡渡鳥在被發現後大約80年,數目開始大幅減少,到17世紀中業,已完全滅種了⋯⋯」Alan唏噓的說。
同學們出發前已知渡渡鳥是一種已絕種的生物,但由Alan親口說出,又有另一番不捨難過之味。據Alan說,人類踏足毛島後,除了恣意捕獵,還帶來了渡渡鳥的天敵—老鼠。老鼠生命力非常強,隨着殖民者登陸毛島後,迅速繁殖,吃光了渡渡鳥的蛋。渡渡鳥一方面給人類不停獵殺,另一方面又遭到老鼠襲擊,絕種只是遲早的事罷了。現在我們見到的渡渡鳥模樣,可能只是出於藝術記筆下的構想⋯⋯ Alan解說時雖屢屢強調老鼠對渡渡鳥的傷害,但我們心知肚明,人類才是罪魁禍首!生物因人類活動而絕種,渡渡鳥在人類歷史的紀錄上可能是首宗案例,難怪渡渡鳥為生態保育的一個重要標誌。至今,毛國貨幣盧比(MUR)還以渡渡鳥作為主要圖案,儼如國鳥一般,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白鷺島
渡渡鳥雖然滅絕了400年,但毛島環保及保育組織「毛里求斯野生生物基金會」(MWF)卻為它在白鷺島建造了一條1.5公里長的「渡渡鳥小徑」。我們的考察有幸能與MWF合作,同學才有機會踏足,並在島上了另一課活生生的保育課。
白鷺島(lle aux Aigrettes),離毛國主島東南約800米,乘快艇不消一刻已到。白鷺島之名有點不解,Aigrettes乃法語,即中文的白鷺,但踏遍全島皆無白鷺縱影,亦不曾聽聞任可有關白鷺的傳說。行程緊密,忘了向當地專家查證考究;不然,可能又可探得另一淒美的故事⋯⋯
白鷺島面積不大,只有27公頃,約為香港維多利亞公園的1.5倍,周遭為鮮豔的環礁湖湖水包圍,是毛里求斯現存最大的沿海森林,蘊藏了珍貴的烏木和不少世上獨有或稀少的動植物,更曾是已經絕種的渡渡鳥的家園!白鷺島上的本土動植物群,因人類過度開發,大規模伐木及外來動植物物種的引入而遭受破壞。此島於1965年被時仍為英國殖民地的毛國政府列為自然保護區。毛國於1968年獨立後,開始進一步關注毛島的保育工作,並由毛里求斯野生動物基金會於八十年代中開展密集的修復工作,如修復雨林和重新引進稀有物種等。
在MWF護林員帶領下,同學展開了這個遠離都市繁囂的神秘之旅。順帶一提,白鷺島現為保護區,遊人只可透過MWF的安排才可參訪;而每天的遊客也設定70人的上限。甫一上岸,即傳來同學的歡呼聲,原來展現眼前的竟是兩隻陸海龜!這兩隻龐然大物,少說也有200來公斤,大概有一米長,背部隆起處,幾達同行一位小五生大腿間;四肢更是同學足部兩倍有餘!海龜在草棚下歇息乘涼,一動也不動,遠看猶如雕像。
「是假的嗎?」「不是野生的吧?」「是養殖的嗎?」同學七嘴八舌的圍着這兩隻珍獸團團轉,手機相機「嚓、嚓」的響個不停。
「這兩隻海龜年紀有多大?」「是雌性還是雄性?」「為甚麼不會動的?」「牠們會咬人嗎?」同學們興致勃勃的向護林員不停發問。「學問」、「問學」,有「問」才能「學」;真實的環境,活生生的教材,保育環保真不能閉門造車,紙上談兵啊!護林員耐心的向同學毛島陸海龜的故事。
白鷺島現存共有25隻大陸海龜,遺憾的全不是產自白鷺島。在我們眼前的品種,學名為亞達伯拉象龜,引進至非洲東岸馬達加斯加島的北方,是第一隻受國際保護的陸龜,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長壽的陸龜,平均壽命會超過200歲。
「原本在白鷺島的海龜呢?」一位同學問道。
「跟渡渡鳥一樣,早就絕種了。」其實問題答案不言而喻,相信同學們都心裡有數;但由護林員徐徐說出,仍難掩失望哀傷之情。
「又是人類作的孽嗎?」
「對!」「以前毛里求斯的殖民者喜歡把當地特有的龜類當做食材,過度的捕殺把它們推上滅絕之路!」
唉!人與大自然如何和諧共處不只是一門大學問,也是一個行動啊!
護林員繼續帶領同學們在島上游走,沿途不停介紹各稀有動種物。在毛國獨有的豔織雀在我們身邊經常擦身飛過;渡渡鳥的遠親—粉鴿亦能遠眺;善於隱藏的圓島蜥蜴在陽光下也難逃護林員銳利的目光。
珍貴的自然植物,如烏木亦偶爾出現在渡渡鳥小徑。烏木有「東方神木」、「植物木乃伊」之稱,擁有多種礦物質滲透,自古即被國人認為能「采天地之靈氣」,因此市面上價格不菲。市面上體積較大、形態迥異的天然烏木動輒就幾百萬港元,身價令人咋舌,難怪俗話說「家有珠寶一箱,不如烏木一方」!
行程將近完結,護林員突然俯身在地上拾起一隻剛出世的陸海龜!這隻小海龜身軀不足10公分,與身重200多公斤的成年大龜相映成趣!同學們爭相傳看,嚇得小龜撒尿不止!在一片歡呼聲中為白鷺島的旅程劃上完美的句號。
作者簡介:
邱國光
英國布理斯托大學博士,主修教育行政及語言教育。國史教育中心(香港)行政總監、「中華歷史文化獎勵基金」總幹事、「同心教育基金會(香港)」學術顧問、灼見名家專欄作家及「香港東坡詩社」副會長。研究興趣包括教育政策及管理、香港教育史、語言規劃、英語教學等。最近著作及編著作品包括:《香港青年政策何去何從》、《人間天堂-毛里求斯服務研習之旅》、《風采心·情·志—風采十五周年的故事》、同心一生一師系列《廣西越南篇》及《廣西越南續篇》、《校長也上課》等書。
(原文載於2017年2月24日灼見名家教育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