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戎馬倥偬,帶隊往非洲島國毛里求斯體驗交流。Why Mauritius?朋輩知我往毛國,不少也這樣問。
是為了尋找那美若天堂的景色嗎?
19世紀末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Mark Twin)在《赤道漫遊記》(Following the Equator)說:
「有人說上帝在創造天堂之前先創造了毛里求斯,而天堂是依照毛里求斯的樣子創造出來的。」
毛國的景色是否較天堂還美?我尚沒機會往天堂探訪,自不能妄加評論。毛國位處南半球,氣候剛與北半球迴異。交流其間,香港正值深冬,雖說全球暖化,早晚街上仍感寒意。毛國卻為夏天,藍天處處,萬里無雲;碧波盈盈,無風無浪;陽光暖和,就算不是天堂,亦庶幾矣!唯體驗團目的當然不是為尋找天堂。那為了甚麼?看看團名自有分曉。
Walking Through the Road of Service-Learning:
A self-reflection excursion on Environmental-geared projects and African culture in Mauritius
交流團的主題包涵了兩大要素:環保保護及文化融合,而這兩項正正是「世界公民」下的兩個重要原素。
全球人教育
全球化影響無遠弗界,「世界公民」概念源於全球化的高度發展,而全球化能進一步具體落實,實拜科技特別是資訊科技革命所賜。科技改良了民航機速度,縮短了國與國間的實體距離。毛國與香港直線距離不到8000公里,飛行時間,包括起飛及降落,約10小時。往毛國直航班一周只有兩班,全是零晨出發,一覺醒來已到達毛國首都路易士港,正好是當地早上。
而資訊科技革命則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團中有4位大學生,閒談將來職業情況,4位均表示希望將來離港發展,往國外闖闖。年青人胸懷大志,值得嘉許。沒有「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的愁緒、驚懼嗎?當然不!Whatsapp、Wechat、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平台無處不在,只要有網絡,即時可與遠方朋友、親人溝通。實體距離縮短了,思鄉心理障礙減低了,職場由本土擴展至全球,這是21世紀年青人發展的路向。我們的教育預備好了嗎?教育其中一個職能即為孩子將來的發展作準備,孩子將來的路向既是步向全球,生活面有機會涵蓋地球每一個角落,自要信守全球性的法則,彼等社會,名之曰「全球村」(Global village),生活其中者,名之曰「世界公民」(Global citizen)。
全球村內,村民來自世界不同各國,本國議題再也不是,亦不可能是世界公民討論的焦點。村民關心的是影響全球的議題,好像全球暖化、全球汚染等環境保護問題。而村民既來自世界各國,文化、生活習慣自有差異,如何適應?如何減少衝突、和諧共處?這屬於「文化融合」(Cultural integration)範疇。毛國國土雖小,對上述兩議題均甚為關注,而這正正是我們此行的主題。
再生能源
先說說環境保護實施情況。環境保護政策特別看重「持續發展概念」(Sustainable development)毛國電力發展可見一斑。現時毛國電力發展仍以火力發電為主,但其他風力、水力、太陽能等再生能源亦佔一定比例,且每年增加。更堪注意的是其蔗渣發電。
毛國盛產甘庶,全國達90%耕地為甘庶種植,製糖業為經濟主要支柱,佔約四份之一外匯收入。甘糖製糖後,剩下的庶渣,毛國人一點也不浪費,大力推廣甘蔗渣發電。據當地人說,利用甘蔗渣發電可以很方便地輸往附近的農村家庭,可以大大降低傳輸費用、輸電損耗和線路負擔。和其他礦物燃料相較,甘蔗渣發電的好處在那裡?當地導遊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谷哥」一下,才知原來甘蔗渣可以完全燃燒,沒有礦物燃料那樣的含硫物質,大大降低了污染。從廢氣排放方面看,甘蔗渣燃燒排放出的含硫廢氣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是一種非常環保的能源。以下為毛國政府在2010年預計25年毛國發電的情況,火力發電由2010佔全國發電量80%減至2025年的65%,這個減幅不可謂不驚人!站在人類福祉來看,真希望毛國人民能共同努力,齊把目標達到!
作者簡介:
邱國光
英國布理斯托大學博士,主修教育行政及語言教育。國史教育中心(香港)行政總監、「中華歷史文化獎勵基金」總幹事、「同心教育基金會(香港)」學術顧問、灼見名家專欄作家及「香港東坡詩社」副會長。研究興趣包括教育政策及管理、香港教育史、語言規劃、英語教學等。最近著作及編著作品包括:《香港青年政策何去何從》、《人間天堂-毛里求斯服務研習之旅》、《風采心·情·志—風采十五周年的故事》、同心一生一師系列《廣西越南篇》及《廣西越南續篇》、《校長也上課》等書。
(原文載於2017年2月8日灼見名家教育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