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談了內地「雙減」(《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對內地教育界帶來震撼的回響,伴隨「雙減」的政策是「通知」(《關於加強義務教育學校考試管理的通知》),兩者在暑假前後公布,「通知」可說具體的落實「雙減」原則性的建議。「雙減」減家課、減校外培訓;如學校考試不能配合,「雙減」建議的效果只會是空談。
規管教學行為
減家課、減校外培訓,家長即時的反應多是考試怎辦?子女沒人幫助怎通過考試?考試不好能找到好學校嗎?家長這些焦慮可以理解,畢竟行為只要成為習慣,就會順勢而行。不全然是羊群心理,人云亦云;更多的是對學習與考試乃至事業的誤解。再挖深些,是對人生目標、意義的錯認。這個問題太複雜,不易單用言語可澄清,還要體驗、證悟。為行文方便,本文考試觀念隨俗,即涵蓋學習與事業。
文件引言開宗明義指出「通知」目的是「嚴格規範學校教育教學行為,切實降低學生考試壓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學校的教育行為要「嚴格規範」,言下之意,是現今學校的「教育行為」出現偏差,否則何需規範?偏差在哪?答案其實已呼之欲出,是過度偏重考試!就是要降低學生考試壓力,最後目的是學生可全面發展、健康成長。香港學校教育理念重視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意思同出一轍。
莫把過度重視考試的教育行為矛頭指向教師,教師們也是受害者!根源實是社會價值的扭曲,導致教師、家長跟風、缺理性的要求。這種偏差令到所有持份者均是輸家。教師教得辛苦、學生減低學習樂趣、家長照顧愈趨疲憊、考試也失去甄選功能、社會不能獲得真正有用的人材……整場遊戲獲益的似乎只有競逐當中的商業培訓機構。
考試管理
「通知」公布了七項考試管理措施:一、準確把握考試功能;二、大幅壓減考試次數;三、規範考試命題管理;四、合理運用考試結果;五、完善學習過程評價;六、加強學業品質監測及七、完善管理監督機制。本文先只闡釋第一至四項,即考試的功能,實施及應用;第五至七項屬於評鑑及監察,有機會再討論。
考試功能有多項,主要包括對學生學習作出診斷、甄選,以及改進教學技巧。三者本無分軒輊,唯內地社會與及香港,莫不以考試先行。「通知」正本清源,強調考試「主要發揮診斷學情教情、改進加強教學、評價教學品質等方面功能,除初中畢業生升高中考試(學業水準考試)外,其他考試不具有甄別、選拔功能……」。這些是原則,具體措施包括:
其一、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義務教育段(小學及中學一至三年級階)其他年級每學年只設一次期末考試,初中年級可按實際學科需要,多安排一次期中考試。其他一切巧立名目的周考、月考、測驗等均嚴禁。
其二、試題內容不可超越國家課程及教學進度,深淺度要合理。題目要注重品質,減少機械記憶性試題,增綜合性、開放性、應用型、探究性試題比例。各地要培訓老師命題能力,上級教育部可委托教研構機組織命題,供學校選擇使用。
其三、學校期中期末考試成績不排名,只分四至五個等級。不可按考試結果調整分班、排座位、把學生標籤化;初中各學期期中期末考試成績和初三下學期模擬考試成績不得與升學掛鈎。
21世紀新青年
「雙減」與「通知」切實的針對現今內地教育流弊而作出反應,可算是對症下藥。而且除學校教育外,內地還對青少年文化,如沉迷網上電子遊戲、追捧偶像文化等作出相應的規管,似乎是希望打造新一代的青人年。百年前,五四青年追求科學、民主、自由。21世紀的今天,我們需要的是要擁有正面人生價值、懂得思考、有創造力的年青人。教育改革是整個環節的第一環,也是最重要的一環。
(本文曾發表在2021年9月23日灼見名家教育專欄。)
作者簡介:
邱國光
英國布理斯托大學博士,主修教育行政及語言教育。國史教育中心(香港)行政總監、「中華歷史文化獎勵基金」總幹事、「同心教育基金會(香港)」學術顧問、灼見名家專欄作家及「香港東坡詩社」副會長。研究興趣包括教育政策及管理、香港教育史、語言規劃、英語教學等。最近著作及編著作品包括:《香港青年政策何去何從》、《人間天堂-毛里求斯服務研習之旅》、《風采心·情·志—風采十五周年的故事》、同心一生一師系列《廣西越南篇》及《廣西越南續篇》、《校長也上課》等書。
#升學 #教育改革 #標簽化 #社會價值 #考試壓力 #雙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