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法以及平等外交等觀念傳入中國以前(以鴉片戰爭為分水嶺),中國曾經作為東亞世界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自成體系。中國皇朝建立起朝貢體制,中國作為宗主國,而別國如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等則以藩屬國自居,並向中國進貢。而中國則需要負起宗主國的責任,如與藩屬國進行互市、出兵保護等等。
但是在明清變革以後,即滿州人入主中原以後,中國鄰國如日本、朝鮮都不再認為清朝能夠代表「中國」,因為滿州人是未開化的野蠻人。而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日本就認為日本才有資格稱為「中國」。江戶時代儒學家山鹿素行在其《中朝事實》中指出日本天皇「萬世一系」,反之中國則時因篡君奪位、改朝換代,本身就沒有作為「中國」的資格,日本比起中國更守君臣之禮。日本在清代以後才是「中華文化」的真正繼承者,守禮守義。在這個語境下,日本才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因此日本才是「中國」、「中朝」,而非西邊的清朝,故稱清朝為「清國」、「西土」。這一點自視為世界中心的態度,促成了明治時代對外侵略背後的文化自信。
參考資料:
1. 韓東育:《從「請封」到「自封」——日本中世以來「自中心化」之行動過程》(台北:台北出版中心,2016年)。
2. 朱雲影:〈中國正統論對日韓越的影響〉,載於《師大學報》,第11期(1966年),頁319-340。
3. 前田勉:〈山鹿素行「中朝事実」における華夷観念〉,載於《愛知教育大學研究報告》(人文、社會科學篇),第59期(2010年3月),頁47-54。
作者: 陳沛滔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應屆畢業生,主修歷史,
國史教育中心青年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