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 日期:1839年10月2日
#知史討論
與抗日戰爭時期相比,清朝絕大多數民眾在鴉片戰爭前後似乎都是置身事外的感覺,在清政府驅逐外國人船隻,斷絕水糧時,更「有一些民眾向英軍出售糧食、禽獸、淡水或者充當苦力,從事運輸,而成群的民眾躲在遠處,觀看清軍與英軍打仗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獻中屢見不鮮。」這其中究竟有著怎樣的歷史原因呢?「至清朝時,君主專制制度達到封建社會的頂峰。因而,清朝統治者對民眾的專制、壓迫更為嚴重。 1.不知有民清朝,幾乎一切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統治者,而不是下層民眾。在這種政策的壓迫下,統治階級對民眾進行敲骨吸髓的壓榨。如,針對農民,清政府極力保護地主對農民的剝削。農民欠租違法、地主加租有理是清朝法律的鮮明立場。這樣,受到國家政策袒護的地主便採用各種各樣的手段逼租,釀成命案非常之多。除此外,地方官吏對所屬民眾也是額外加征、詐財虐民,搜刮脂膏。如清代一名通判所說:『國不知有民,民怎會知有國?』民眾深受壓迫,生活困苦。
2.思想禁錮
清朝承襲了歷代王朝祭拜天地、祭拜孔子、祭拜祖先的傳統,向廣大民眾灌輸『君權神授』、『敬天法祖』的傳統觀念,來加強它的統治;此外,乾隆時,禁毀書籍 3000 多種、巧萬余部,加強文化專制,實行思想禁錮;同時,大興『文字獄』,從作品中摘取字句來羅織罪名,自順治帝開始,中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歷時140多年,案件相關的近百起,大多數亦是捕風捉影。種種措施使得民眾不敢問時政,不敢談政治。
3.民族歧視嚴重
清朝是少數民族統治的王朝,自人關後,就採取了嚴重的民族歧視政策,在政治、經濟等方面給予滿人特殊待遇。『這些人除了做官為宦、當兵吃糧外,什麼事也不幹。他們一出生,就有一份傣祿或額定的糧響。一旦貧困負債,或分給的土地遭災、典賣,清廷又代償債務,代贖旗地。』 在官吏任用上,表現更加突出,朝中官吏雖然滿漢各半,但實際掌權的是滿族官吏。而封疆大吏的總督和巡撫,一般情況下,基本都是任用滿人。高級的財政官吏,一般也是有滿人擔當。在這種情況下,民族矛盾尖銳,地方起義接連不斷。
總之,民眾深受統治壓迫之苦,思想被鉗制窒息被歧視,漢人被歧視,人民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自然對統治政府沒有感情,戰爭時不會維護清朝政府。又為生活所迫,反給敵軍提供物資,提供勞力,自是意料之結果。」
(《鴉片戰爭日誌》取材自林則徐親撰的銷煙日記,每天帶你瞭解當年今日的歷史事件。本文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知史討論的資料來源:鴉片戰爭博物館官網學術欄目:《淺議鴉片戰爭時期「順民」意象》,作者:李麗娟、劉麗麗,特此鳴謝。)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知史 #長知史 #近代 #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香港 #澳門 #廣東 #虎門 #虎門銷煙 #林則徐 #禁煙 #日誌 #知史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