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 日期:1839年8月9日
#知史討論
「茶黃制夷觀念的演進,在清代前期,實際上是多線性發展的。乾隆朝的大黃制夷,推動了大黃制夷觀念向茶、黃制夷觀念的演進,在一定程度上對道光朝的大黃制夷觀念產生了影響。嘉慶朝茶、黃制夷觀念演進,與乾隆朝有所不同,那就是在制夷實踐中,茶黃制夷觀念內涵的改變,大黃制夷由對付北方的陸路諸夷,擴展至海路諸夷。嘉慶朝十四年以後,清代社會實際上存在著多種模式的茶葉、大黃制夷觀念。有的將茶黃制夷作用分開考慮,認為茶葉制海路之夷,大黃、茶葉制陸路之夷;更多的是並沒有認真區分茶、黃制夷作用的差異,只是籠統地將茶、黃制夷用於海路。在肯定外夷需要茶葉、大黃的基礎上,有的主張在開放茶葉、大黃貿易的基礎上實行茶、黃制夷,主要是從經濟角度來考慮的,這種取向在當時影響不是太大;另一種則是在查禁茶葉、大黃貿易的基礎上進行茶、黃制夷,這是清朝傳統思維,也是在清代大黃制夷觀念與實踐的主導取向。
在茶葉、大黃制夷觀念強化的過程中,大黃制夷的依據也日漸充分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1)西洋諸夷需要以大黃治瘴疫。這種依據見於乾隆五十七年二月署兩廣總督對英美等國商人籲請開大黃貿易的解釋,並在道光三十年左右為廣東學者蕭令裕所繼承。與中國國內以大黃治瘟疫的傳統觀念相聯繫。乾隆五十七年英美等國商人以『大黃為治病之要藥』為藉口,籲請開放大黃貿易,是導致乾隆朝以後大黃制夷觀念發展強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2)諸夷需要大黃助消化、通大便。這是明清時期人們對為什麼大黃可以制夷這一問題最普遍的認識,並通常與茶葉聯繫起來考慮。並且,隨著時間的變化,茶葉、大黃制夷的依據不斷加以擴充。明嘉靖初年,內閣學士桂萼就指出:『西蕃諸國非麝無以醫蛇毒,非大黃則人馬大便不通,非茶則鬱悶不解。』同一時期,甘肅巡撫陳九疇提出:『大黃不去,則人畜受暑熱之災。』這兩人對大黃的認識實際上是相通的:大黃可以去人畜暑熱,從而能通人馬大便。乾隆五十七八年周藹聯對藏民吸食大黃葉的解釋,也是從這個角度出發的。在此基礎上,茶葉、大黃為外夷必需的理由不斷豐富。1836年,琦善認為,『凡西口外極大者為俄羅斯,以及諸番』均需大黃、茶葉。『蓋地土堅剛,風日燥烈,又日以羊牛肉磨粉為糧,食之不易消化,大便不通立死,每日食後,此為通腸之聖藥。』還說:因物土不宜,夷人想引種茶、黃也無法成功。1838年閏四月,江南道監察禦史周頊稱:『查外夷於內地茶葉、大黃,數月不食,則有瞽目塞腸之患,甚至不能聊生。』在這裡,將茶、黃助消化、通大便之功能推展至英國等西洋諸國,並增加了外國人不得茶葉、大黃,又會『瞽目』(即『喪失視力』)的說法。在鴉片戰爭剛剛結束之初,戶部江南司郎中湯鵬又從飲食的角度出發,認為英國需茶葉、大黃助消化是因為『夷食必以蘇合油』。
順帶指出,清人在尋找大黃制夷依據時,還企圖從重新解釋大黃海路貿易的原因入手。包世臣在道光二十一年上書參贊大臣楊芳時,他認為應這樣示諭西洋夷商:『仁皇帝所謂開海者,知各夷非大黃、茶葉不生,西口陸路艱險,所通無多。』所以才開海貿易的。」
(《鴉片戰爭日誌》取材自林則徐親撰的銷煙日記,每天帶你瞭解當年今日的歷史事件。本文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知史討論中的資料來源:鴉片戰爭博物館官網學術欄目:《試述清代大黃制夷觀念的發展演變》,作者:林日杖,特此鳴謝。)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知史 #長知史 #近代 #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香港 #澳門 #大黃 #茶 #乾隆 #嘉慶 #道光 #包世臣 #林則徐 #虎門銷煙 #禁煙 #日誌 #知史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