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油麻地警署建成100周年,警隊將在2022年8月6日至8月7日及8月13日至8月14日於油麻地廣東道627號 舊油麻地警署舉辦為期四天的「舊油麻地警署100周年」開放日。
第一代油麻地警署在1873年建成,位置就在上海街與眾坊街交界,也即今日梁顯利油麻地社區中心的位置。因為地方不敷應用,警署當局乃於1922年遷往廣東道和眾坊街交界,這也是今天見到的位置。至於第一代油麻地警署原址則改為九龍巡理府。
九龍巡理府
九龍巡理府即之後的南九龍裁判法院。1924年4月14日,九龍巡理府遷入第一代油麻地警署。當時,九龍巡理府曾舉行成立典禮。當年主禮嘉賓有首任裁判官韓美頓、輔政司哥羅史雲爵士、九龍警署活侯士等。在韓美頓的致辭中,曾指九龍巡理府法庭的成立,將使香港之司法更形利便,而且也能減輕警察當局的工作壓力。執法與裁判分工,這也是司法精神進步的體現。
九龍巡理府的第一宗案件是一個華人被控阻礙交通,而當日的裁判官正是韓美頓。這宗案件並沒有峰迴路轉的劇情,因為被告很快就認罪。雖然如此,但也有一個有趣的小插曲。韓美頓在宣判時,先是教訓被告必須明暸香港的法例——九龍和香港都不准當街阻礙交通。教訓過後,韓美頓竟然告知被告,因為當日是九龍巡理府的成立日,而且他的案件又是第一宗審訊之案,所以並不會對被告判刑。由於,當日記載這宗案件的《香港華字日報》並沒有太詳細,所以不知道被告得悉此判刑時有什麼想法。但是可想而知,被告一定是喜出望外,因為怎會想到法官竟然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據《香港華字日報》1936年4月14日的報道:「自一九二四年來,九龍建設極形發展,人事因而增繁。本港則有初級法庭兩所,而九龍則僅得其一,工作之煩重可想而見」。雖然,在1934年夏天時,曾多委一個裁判官協助審案,但府內始終只有一個法庭,所以就算多一個人也無濟於事。於是,在同年九月,九龍巡理府曾經以木板間出多一間臨時法庭,以分審案件。可是,由於案件有增無減,加上該板間的臨時法庭太過簡陋,所以,港英政府決定斥鉅資於彌敦道及加士居道交界的山坡上建設新大樓。九龍巡理府後於1936年遷至該處。
在香港淪陷時期,九龍巡理府大樓曾被日本皇室強佔作辦公室。直至日本投降後,這座大樓才恢復原來用途。
油麻地警署今已是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如前文說,九龍發展迅速,案件越來越多。因此,油麻地警署在1922年遷至廣東道和眾坊街交界後,又再次感到地方不敷應用,於是在戰後在隔鄰加建新翼和宿舍。
隨着社會發展,油麻地警署也需要從最前線退下來。2016年5月22日,新油麻地警署正式投入服務,作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的舊油麻地警署只保留了報案中心,方便市民報案。而署內原來的其他部門則已全數遷至新油麻地警署。
作者簡介:葉德平博士,現職大學講師、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曾主辦香港多個社區的歷史文化研究計劃。近著有《香港鳳山寺與廣澤尊王研究》、《西貢非遺傳承計劃:西貢麒麟舞》、《回緬歲月一甲子──坑口風物志》和《古樹發奇香──消失中的香港客家非遺》等。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載於Kowloon Post龍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