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瀑布竟然與香港開埠有關?!

一條瀑布竟然與香港開埠有關?!

對不少來自海外的遊客而言,當說起香港的景點,或者大家第一時間會想起金紫荊廣場、天星碼頭,但原來三百多年前香港竟然有自然景觀成為著名景點?更匪夷所思的是,日後鴉片戰爭英方的全權代表查理·義律爵士 (Admiral Sir Charles Elliot, 1801-1875) 要求清廷割讓香港,都與這個景點有關係?

 

香港早期的著名景點

根據康熙二十七年 (1688年) 刊行的《新安縣志》,新安美景有八,其中之一名為「鼇洋甘瀑」,嘉慶版的《新安縣志》又對此增加了描述:「獨鰲洋在城南二百里,左為佛堂門,右為急水門。」鼇洋甘瀑的實際位置時至今日還有些爭議,不過按照《新安縣志》提供的地理線索,後世大多推斷為薄扶林的瀑布灣。後來香港被割讓,不再屬於新安縣,新安八景自然不合時宜,遂有香港八景之說,其中之一便是「扶林飛瀑」。

 

「鼇洋甘瀑」,擷取自《新安縣志》

 

嘉慶年間,英國阿美士德使團訪華,經過了南丫島及薄扶林,並發現了瀑布灣的瀑布。隨行外科醫生及博物學家Clarke Abel (1780-1826) 回到英國後將此行所見所聞寫成《Narrative of a journey in the interior of China : and of a voyage to and from that country, in the years 1816 and 1817》一書,並將畫家William Havell (1782-1857) 畫下的這幅《The Waterfall, at Hong Cong》收輯其中。

 

《The Waterfall, at Hong Cong》(圖片來源:HKMOA)

 

至關重要的淡水 

後來,清廷在鴉片戰爭中落敗,義律代表英方與清廷談判。當時英國的原意是希望清廷割讓舟山群島或寧波等地,但義律卻向清廷提出割讓香港,甚至在雙方未有共識下強行登陸香港島。為何義律會在眾多地方中選中香港?原來根據英國歷史學家Frank Welsh (1931-2023) 於1997年出版的《A history of Hong Kong》,義律在一份給時任英國外交大臣佐治·咸美頓-哥頓 (George Hamilton-Gordon, 1784-1860) 的報告中提到,香港這個港口擁有「abundance of fresh water」的優勢。

 

查理·義律(圖片來源:wikipedia)

 

雖然義律選擇香港背後還出於多方面的考慮,但他之所以會強調香港有淡水,是因為古時遠洋航行的船隊每次出航,都要在海上度過數以月計的時間。在海上,一旦糧食用光可以從海裏釣魚,水喝完了卻不能從海裏撈起鹹水供船員飲用。古代沒有海水化淡的科技,雖說船隻能載有淡水,可是淡水並不能存放太久,很快便會開始發臭,不適合飲用,因此船隊不得不找到替代淡水的方法,又或者找到地方補給淡水,瀑布灣因而成為了到中國貿易的船隊其中一個補給淡水的地方。

 

而義律本人也曾經遭受過缺水的困擾。在林維喜事件後,林則徐發佈了一則禁令:禁止出售食物及水給英國人,義律及其他英國船隊船上的糧食很快便用光,最後選擇直接向清廷船隻開火,衝突發展成九龍海戰。經此一役,義律明白到必須找到一個能穩定供應食水的根據地,這樣即使日後再次遇到陸上封鎖也不用擔心。

 

瀑布灣現今的面貌

 

今日的瀑布灣早已沒有了昔日的壯觀。1863年,香港第一座水塘——薄扶林水塘建成後,流到瀑布灣的水流便大大減少。如果大家有機會到訪薄扶林華富邨一帶,不妨走進瀑布灣公園,從僅剩的小瀑布與一旁被瀑布侵蝕過的痕跡,幻想那條曾經壯闊,而且對香港歷史有重要意義的瀑布。 

 

作者:Toby Chiu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