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寨城——失陷

九龍寨城——失陷

上一回提及「新界六日戰爭」時,香港總督卜力向兩廣總督譚鍾麟要求他維持地方治安。此舉間接使九龍城寨面臨失陷的命運。

城寨失陷

譚鍾麟派出了九百名官兵前往新界,三分二維持治安,三分一保護稅廠。雖然,作為地方重要官員,譚鍾麟在權責上必須派兵保護清廷在境內的稅關;然而,因為他在出兵以前沒有知會卜力,於是給了英國人口實,指斥他嚴重妨礙保衛香港的武備。於是,英國於1899年5月藉機佔據了九龍城寨,並把所有中國官員驅逐離城。同年12月27日,英國單方面頒下樞密院令,判定九龍城寨變成香港殖民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翌年,時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南下廣州,途經香港與卜力商討鴉片管制、打擊海盜,以及九龍寨城管治權等問題。可是,談判還沒有完成,就爆發了八國聯軍。1901年11月,李鴻章積勞成疾,於北京病逝。九龍城寨的主治權最終還是沒有回歸清廷,甚至連在港境內的稅關都要悉數遷出。

從無到有,從來到走

根據《九龍城區風物志》載,「九龍城寨到 1904 年之時,其實已經荒頹不堪,寨內無人居住,幾乎一無所有。」

「空無一人」,正是港英政府最想看到的結果,因為這一個「飛地」(詳見上一回)對他們治權帶來太多不穩定性。

1920年代,隨着區內各項大型基建(例如填海、公路、九龍城市花園計劃等)的啟動,九龍城寨成為了各地流民的暫居地。由於城寨本來並不是為居住而設計,所以寨內的生活設施十分不全,造成不少環境衛生問題。因此,1933年6月,港英政府以此為由,用「換地賠屋」(針對城寨原居民)的辦法,要求城寨全部居民在明年年底以前,遷往狗虱嶺(今天慈雲山山腳一帶)。

可是,當時的狗虱嶺路程遙遠,而且偏僻,居民都不願意前往。經過多番拉鋸戰,終於,港英政府批准他們改往隔坑(九龍城寨附近,大約在昔日的蒲崗和衙前之間)。而不願遷往隔坑的,政府便安排他們到九龍城、侯王廟附近和竹園等地。至此,原居民除一戶以外,其搬遷問題大致解決。

至於非原居民,本來是沒有「地」與「屋」可「換」可「賠」,但港府為了盡快解法這「飛地」問題,於是提出了一個不錯的賠償條款:讓非原居民在城寨西北約四分一哩興建居屋,並提供搬遷費。在優厚的條件催使下,除一戶外,非原居民都悉數答應遷離城寨。

原本,九龍城寨的問題經已解決,但後來「原已答允遷出」的居民忽然反悔,拒絕港府的建議,並向國民政府投訴。九龍城寨主權,在法理上,是屬於國民政府的,所以兩廣外交特派專員甘介侯和外交部一直關注着事態發展。而隨着甘介侯的繼任人刁作謙的履新,事情變得越來越複雜。他重演了昔日清吏譚鍾麟的故事,在沒有知會港英政府的前提下,派了秘書凌士芬到九龍城寨實地調查。於是,九龍城寨又成為了中、英的「角力場所」。

作者簡介:葉德平博士,現職大學講師、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曾主辦香港多個社區的歷史文化研究計劃。近著有《香港鳳山寺與廣澤尊王研究》、《西貢非遺傳承計劃:西貢麒麟舞》、《回緬歲月一甲子──坑口風物志》和《古樹發奇香──消失中的香港客家非遺》等。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載於Kowloon Post龍週。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