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亞洲其他經濟發展相近的城市比較,香港每日人均家居廢物產生量仍然屬於偏高水平。(《香港便覽‧環境保護》)廢物持續增加,但用以處理廢物的堆填區卻即將飽和,如果甚麼都不做,可以預見我們即將面對廢物圍城。
面對着這個問題,環保署除了思考三個堆填區的擴建計劃,也積極推動回收工作,並輔以減廢回收和環保教育工作,加強社區參與。其中,尤以「綠在區區」計劃與社區的繫連最深。
「綠在觀塘」
「綠在區區」是環保署在2015年啟動的環保計劃,旨在透過不同回收計劃和教育活動,加強支援地區層面的減廢回收,並以不同方法鼓勵社會大眾重用合適的物品。截至今年年中,全港已有九個「綠在區區」相繼投入服務,包括2016年11月啟用的「綠在觀塘」。
「綠在觀塘」是由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營辦。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在1954年創立,致力為東九龍區居民提供不同類型服務。「綠在觀塘」是繼「綠在區區」首個項目之一「綠在沙田」(2015年啟用)後,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的另一個社區環保項目。
回收重用
自2016年11月正式投入服務以來,「綠在觀塘」透過聯繫區內屋苑和物業管理公司,建立了147個屋苑回收點,並每天派「回收貨車」於區內收集各類回收物料,包括玻璃樽、電器、電腦、電腦用品、充電池、光管、慳電膽、廢紙、廢膠、金屬、紙包飲品盒等。與此同時,「綠在觀塘」亦會定期擺放「流動社區回收站」,累計已收集超過1,300公噸「可回收物」,並轉送符合環保署資格的回收商妥善處理。就以前陣子的「收‧復:復康用品回收大行動」為例,「綠在觀塘」在區內設立回收點,收集市民的家用健身器材(例如跑步機、啞鈴等)和長者的輔用器材(例如輪椅、拐杖、助行架等),然後交到有需要的機構修復,再轉贈予有需要的市民和團體。
環保教育
除了回收工作外,「綠在觀塘」又會在區內舉辦不同的環保教育活動。
針對社區內不同階層、背景的居民,「綠在觀塘」在站內、外籌辦了超過500場工作坊、講座、展覽、大型換物平台和其他形式的環保教育活動,而每年受惠人次更有約2萬人。這些活動便利巿民透過以物易物方式處理舊衣、舊書和其他適合重用的物資,鼓勵大家從源頭減廢。
「綠在觀塘」的環保服務團隊,自2019年始,已把服務延伸至將軍澳區,協助不少私人屋苑推行模擬都市固體廢物收費計劃,讓居民認識日常生活的「減廢」及「回收」概念。筆者相信,通過與區內不同持份者的合作,「綠色生活文化」可以從多角度注入社區,而「惜物、減廢」和「乾淨回收」的信息亦將紮根觀塘社區!
綠在觀塘外貌
分類處理後,會運送至合適的回收商作後續處理
家電是其中一個主要的市區固體廢物
綠在觀塘會在區內各處設立「社區回收站」
綠在觀塘會不時舉辦以物易物活動供市民免費取用,鼓勵重用合適的物品
作者簡介:葉德平博士,現職大學講師、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曾主辦香港多個社區的歷史文化研究計劃。近著有《香港鳳山寺與廣澤尊王研究》、《西貢非遺傳承計劃:西貢麒麟舞》、《回緬歲月一甲子──坑口風物志》和《古樹發奇香──消失中的香港客家非遺》等。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載於Kowloon Post龍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