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香港夜繽紛——上環大笪地

曾經的香港夜繽紛——上環大笪地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大家有聽過「大笪地」嗎?你又知不知道「它」其實是甚麼來頭?

 

甚麼是「大笪地」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笪」字的意思可解作一種用粗竹篾編成的像席的竹蓆。當年小販多是把竹蓆之類的東西鋪在地面做買賣,所以在廣東話中,又有一個詞語名為「大笪地」,泛指一大片空地,具有開闊、簡陋、專賣平價貨品地方的意思。

世界上不同地方都有「大笪地」,如廣州、菲律賓、澳門等地都有。那麼我們身處的香港也有「大笪地」嗎?



第一個「港式大笪地」

香港其實都有屬於自己的「大笪地」。第一個香港的「大笪地」出現要追溯至香港開埠初期。

當年英軍佔領香港後,在上環水坑口登陸後建立軍營。後來,軍營遷至西營盤,原來的軍營位置因而空了出來,吸引了附近的市民在此聚集。經過日積月累的發展,該地最後慢慢成為售賣各式貨物和食品的夜市,香港的第一個「大笪地」就此形成,上環「大笪地」成為當時香港的「平民夜總會」。

 

夜繽紛的「平民夜總會」

上環「大笪地」內有各式各類的攤檔,包括飛機欖檔、算命風水檔、熟食檔及小食乾貨檔等。除了攤檔外,還有賣藝表演。著名的童星鍾叮噹(原名鍾麗裳)也曾經在此地賣唱。

 

古往今來

踏入70年代,香港不斷急促發展,普遍香港人的生活水平都有所提升,娛樂亦日漸增多,加上政府正籌備填海計劃而多次收地,原本的「大笪地」被劃成「小笪地」,上環「大笪地」變得風光不再,走向式微。最終,上環「大笪地」被政府改建成現今的港澳碼頭巴士總站。

近20多年,政府幾度嘗試重辦「大笪地」,但始終無法復原舊「大笪地」的特色,人流亦不復當年。當年的上環「大笪地」的已一去不返,成為了香港人的回憶。

除了已消失的上環「大笪地」,你知道香港還有其他「大笪地」嗎? 下期我們再一一細說。

 

作者:Alan Yeung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