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有直接殺人,但對於被殺的人應負一定的責任,因而心中不安。 出自《晉書·列傳三十九》:「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負此良友!」
晉元帝司馬睿即位後,丞相王導的堂兄王敦任「鎮東大將軍」,掌握征討之權,他勞苦功高,權傾朝野。後來,晉元帝有些猜忌他,想對他加以制約,他就從荊州起兵,以討伐劉隗為名,進攻都城建康,即是今天的南京。 王敦的軍隊一直打到了石頭城。晉元帝十分害怕,只得要求和解。於是,王敦殺了一批和他作對的宦臣,仍回湖北。當時的尚書左仆射名叫周顗,字伯仁,王敦不了解他的為人,曾問王導:「周顗是咱們的敵人還是朋友?」王導一言不發,王敦就把周顗殺了。
事後,王導才知道,周顗曾經救過他的命。因為王敦起兵進攻都城,在晉元帝看來當然是叛變的行為,身為丞相的王導既是王敦的堂弟,怎能不被懷疑?幸虧周顗上書晉元帝,竭力替王導說話,王導才得以保全性命。 這件事情,王導當初並不知道,當他知道的時候,周顗已經被殺。他不禁痛哭流涕,悔恨地說道:「我雖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