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山扛鼎

拔山扛鼎

「拔山扛鼎」這一典故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形容人力大無窮、氣勢雄偉,亦用來借稱項羽。   這個成語融合了兩個項羽標誌性的特徵,其一是「力拔山兮氣蓋世」這一詩句,其次就是《史記》所記載項羽「力能扛鼎」一事。  


  項羽,本名籍,字羽。出身名門貴族,他們家世代是楚國的大將,其祖父是楚國著名的將領項燕。   項羽的父親早亡,他從小跟隨叔父項梁生活。項羽小時候曾經讀過書,但他不用功,沒什麼進展,項梁只好讓他放棄了學業。後來,他又去學劍,沒學幾天,他又不願意學了。  


  項梁十分生氣,責問他到底要學什麼。   項羽說:「讀書識字,只要會寫自己的名字就行了;學習劍術,即便你劍法再高明,也只能用來對付一個人。我要麼不學,要學就學能夠對付千萬人的本領。」   項梁見狀,只好教他學習兵法。項羽這才很高興,十分用功地學起來。  


  後來項梁跟人發生爭端,一怒之下殺了人。為了躲避仇家報復,項梁只好帶著項羽逃到吳中避難。   有一年,秦始皇南巡。當他到達會稽郡時,百姓紛紛前去觀看,項梁帶著項羽也夾在人群中。項羽看到秦始皇出遊的豪華氣派,心裡很是憤憤不平,指著秦始皇對項粱說:「這個人,我將來一定可以取而代之。」雖然項梁嚇得急忙捂住他的嘴:「小子,不要胡說,這是要誅滅九旌的。」但心中暗暗稱奇,覺得項羽不是一個平常人。   這時的項羽不僅長得高大,而且力氣大得能舉起青銅鼎。論武藝和氣力,他在當地的年輕人中已沒有對手,人人都對他敬畏十分。  


  後來,陳勝、吳廣首先舉起反秦起義的大旗,隨後各地義軍蜂擁而起,項羽也參加了項梁率領的武裝起義。他憑著自己的勇氣和兵法在戰爭中逐步擴大勢力,很快成為起義軍中的重要首領。他先是與劉邦等人率領的起義軍共同推翻了秦朝的統治,隨後又同劉邦展開了爭奪天下的楚漢戰爭。   公元前202年,項羽由於指揮失當,在戰爭中先利,被劉邦的大軍重重包圍在垓下。由於項羽的部下大部分都是楚國人,於是劉邦命人在四周唱起楚國歌謠,項羽以為自己的老家已被劉邦佔領,心中驚慌,而軍士們也都無心戀戰。  


  項羽預感到自己大勢已去,就作了一首《垓下歌》。他在歌中寫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我力能拔山英雄蓋世,但天時不利連駿馬也不肯走了。駿馬不走我還有什麼辦法,虞姬我可拿你怎麼辦呢?)」   不久,項羽便在烏江戰敗自刎而死。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