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家軍是怎樣組成的

戚家軍是怎樣組成的

猖狂的倭寇與腐敗的明軍

嘉靖年間,浙江、福建沿海倭寇肆虐。當時的日本正處於戰國時代,國內一片混亂。為了謀取商業利益,從明朝獲取更多資源,又由於明朝實施海禁,禁止私自出海與貿易,部分日本人只好落「海」為寇,走私和搶劫大明的貨品。從中國方面來說,沿海的商人也不顧海禁政策,大肆進行走私貿易,甚至建立武裝集團(倭寇),與明朝對抗。正是有中國商人、海盜「勾結倭夷,肆行攻劫」,人生路不熟的倭寇才能肆意入城掠劫,根據《明史》,嘉靖三十四年便曾有一隊倭寇掠奪蘇州一帶,最後更進入了南京!

 

倭寇如此猖狂,但以明朝虛弱不堪的民兵、鬆散的組織,又如何抵擋倭寇呢?再者,雖然明軍在官方數量上可謂是碾壓倭寇,但在中國歷代貪污問題最嚴重的明朝,沿海地方官吏以抗倭為名橫徵暴斂,虛報士兵數量以獲取更多餉糧,從中撈一筆油水的現象是再也正常不過了。而更為麻煩的是,當時整個大明由上而下,從朝廷到士兵,對抗倭一事並不重視,「搖手不敢言海禁事」。士兵更認為反正倭寇還會來犯,不想為了擊退倭寇而葬送性命。面對人數遠少於己方的倭寇,明軍一觸即潰。

 

義烏募兵

戚繼光意識到單以浙江當時的士兵質素,根本無法除去倭寇,於是多次向當時巡撫浙江的右僉都御史胡宗憲提出招募士兵、嚴加訓練的建議,直到嘉靖三十八年,終於得到准許。

 

當時浙江鄉兵,以處州兵最為彪悍,「繼而紹興,繼而義烏,繼而台州」,既然處州兵最為彪悍,義烏兵又在處州兵之下,為何戚繼光卻將募兵的地點選擇在金華義烏呢?先談處州兵,戚繼光認為處州兵雖然彪悍,但若「用之殺倭,不過僅一二勝而已」,不堪重用,因為處州兵會「講條件」,若沒有打勝仗的希望,便不打了;若打到一半發現情況不對,也不打了。抗倭是國家大事,選用這樣的士兵,假如臨陣脫逃,影響軍隊戰鬥力,害的是沿海受倭寇侵擾的平民百姓。雖說處州兵最為強悍,但也不要因此忽視了義烏人,嘉靖三十七年,義烏縣的鄰居永康縣聽聞義烏八寶山裏有金銀,集眾在八寶山挖礦,遭到義烏縣縣民反對,漸漸演變成兩縣縣民之間的長期械鬥,曠日持久,持續了半年,甚為誇張。因此戚繼光所著的《紀效新書·總敘》對義烏士兵有着這樣的評價:「義烏之人,性雜於機詐勇銳之間,尤事血氣,督之衝鋒尚有懼心,在處(州)兵之下,然一戰之外尤能再奮,一陣之間尤能反戈。」簡單來說,義烏人強悍之餘,也老實,吃得苦,能持續作戰,因此是練成戚家軍的最好材料。

 

選兵

戚繼光挑選了三千餘人組軍,而他的選兵標準是這樣的:「第一切忌不可用城市遊滑之人,但看面目光白、形動伶便者是也。奸巧之人,神色不定,見官府藐然無忌者是也……然有一等司選人之柄者,或專取於豐偉,或專取於武藝,或專取於力大,或專取於伶俐,此不可以為準。」城市人不可用,因他們不畏官府、不畏法度,自然難以用手段駕馭;肥大、武藝精湛、力氣大或伶俐,但無膽識的人不可用,必須藝高人膽大;若力大、豐偉、伶俐三者兼具,則更為難得。另外,選好士兵後,必須即日編制隊伍,紀錄年齡籍貫等個人信息,避免士兵反悔離去。

 

在解決了兵源的問題後,戚家軍就此組成!戚繼光的組軍馭兵之術,造就了戚家軍強大的戰鬥力,日後更解決了困擾沿海地區數十年的倭寇禍患,戚繼光也因此有「抗倭英雄」的美名。

 

作者:Toby Chiu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