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古代壓迫女性的格言,最有名的一句肯定是「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出自陳繼儒《安得長者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
陳繼儒字仲醇,號眉公,是明代有名的文學家、書法家及畫家。陳繼儒年輕時四處遊歷,大凡見到有趣的事情就會記錄下來,直到廿九歲時,取儒生衣冠焚棄之,之後隱居崑山,築室東佘山,杜門著述。而《安得長者言》就是陳繼儒摘錄不同老人家的說話的一本書,並非他的原創。但是為什麼當時會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這一種說法?其實這與明末清初大量青樓才女的出現不無關係。明末青樓文化繁榮,才子才女式的結合往往傳為佳話,如李香君與侯方域、柳如是與錢謙益等。如此一來詩詞創作幾乎成了青樓名妓的必備技藝,晚明名妓王微、柳如是可謂其中的傑出代表。文人們不吝給予她們衷心的讚美,甚至鼓勵她們刊刻詩作。但是在大眾眼中吟詩作對被認為不是良家婦女所為。
這句話一直傳入清代,順治時的國史院學士靳輔直接作出了解釋,他說:「女子通文識字,而能明大義者,固為賢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說,挑動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無醜事,反不如不識字,守拙安分之為愈也。」這樣一來並且認為陳繼儒的「女子無才便是德」是至理名言。於是在舊社會,不少女性在這句話的桎梏下,成為了不識字不讀書、三從四德的婦女。
作者:知史團隊,原文刊登日期:2018年7月15日,現為刪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