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袖清風」,一看這詞,就帶有文雅的書生氣。在當今社會,這個「兩袖清風」更多是指為官清廉,即使官居要職,依舊家財無幾。古代當官的人一般都是文人雅士,這「兩袖清風」的文雅之氣,當然也是來自他們。
其實,最開始「兩袖清風」並沒有現在的這個含義,它更多的只是烘托一種清雅的意境。元陳基《次韻吳江道屮》云:「兩袖淸風身欲飄,仗藜隨月步長橋。」元魏初《送楊季梅》曰:「父親零落鬢如絲,兩袖清風一束詩。」詩中的「兩袖清風」更多偏向於營造一種詩境,並沒引申意義。
後來,明朝吳應箕所寫「人計時,止於兩袖清風,欲送其老母歸楚,不能治裝以去」,其中「兩袖清風」表示「清貧」之意。直到明代廉臣于謙引用此同,才將「兩袖清風」與「為官清廉」掛上了鉤。于謙為官之時克己奉公,十分清貧。
一次,他進京辦事,手下就勸他給朝中掌權的太監送禮,耿直的于謙笑道:「我只有兩袖清風,沒什麼好送的。」後來,他作《人京》寫道:「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閻閻話短長。」于謙為官清廉,體恤民生,深受百姓擁戴,後來他蒙冤而死。于謙死的那天可謂舉國悲戚。
于謙是歷史上有名的廉臣,「兩袖清風」因他而引申出「為官廉潔」之意,想來也是情理之中。
作者:知史團隊,原文刊登日期:2018年7月15日,現為刪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