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古代熱門運動「蹴鞠」

古代熱門運動「蹴鞠」

眾所周知,在2004年國際足聯就已確認足球起源於中國,據《戰國策》和《史記》兩部文獻典籍記載,在23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齊國都城臨淄就流行起了蹴鞠。

「蹴」是用腳踢,「鞠」是皮質的球,「蹴鞠」就是用腳踢球之意。古代蹴鞠是今天足球的起源,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齊國都城臨淄就已經非常盛行這種運動了。古代的蹴鞠與現代足球相比,玩法更加多樣,街頭經常出現「球終日不墜」和「球不離足,足不離球,華庭觀賞,萬人瞻仰」的情景。

蹴鞠成為宮廷寵兒

據《漢書》記載,漢武帝閒暇時,經常會在宮中舉行以鬥雞、蹴鞠比賽為主要內容的「雞鞠之會」。漢武帝網羅了踢球的眾多好手,沒事就組織對抗賽,漢武帝看到精彩處,不僅會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還會讓自己專用的文學侍從枚皋當場吟詩作賦。

唐朝時,蹴鞠已是宮中人們最喜愛的體育活動之一。唐代詩人王建在《宮詞》中就曾寫道:「殿前鋪設兩邊樓,寒食宮人步打球。一半走來爭跪拜,上棚先謝得頭籌。」皇宮中有足球活動,民間也不落後。唐代詩人王維在《寒食城東即事》中描述道:「蹴鞠屢過飛鳥上,鞦韆競出垂楊裡。」球踢得高過飛鳥,看來球藝不錯。杜甫在《清明》詩中也指出:「十年蹴鞠將雛遠,萬里鞦韆習俗同。」說明清明時節蹴鞠和盪鞦韆的風俗,在各地是相同和廣為流行的。相傳古時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防止寒食冷餐傷身,蹴鞠成為清明節的重要民俗活動之一。

到了宋朝時,最有名的蹴鞠明星,非高俅莫屬。據說,高俅早年曾為蘇東坡門下的書僮,後來被蘇東坡送至駙馬都尉王詵府上,擔任親隨。王詵與宋徽宗趙佶有親戚關係,兩人友好。

一天,王詵派高俅送東西到趙佶的端王府,恰好趙佶正在玩蹴鞠,高俅站立一旁觀看,不敢打擾。正好一個球落在高俅的腳邊,只見高俅使出一個漂亮的「鴛鴦拐」,把球踢還給趙佶。這個漂亮的「鴛鴦拐」,一下子就把全場的人都給鎮住了。趙佶驚嘆之餘,大加讚賞,於是二人就對練了起來。後來,高俅被趙佶留用。待趙佶即位為徽宗,高俅被擢為殿前都指揮使。

民間男人女子都喜愛蹴鞠

由於唐宋兩朝蹴鞠在民間十分流行,到了元朝的時候,不僅男人喜歡蹴鞠,許多女子也愛上了蹴鞠。明畫家杜堇繪有《仕女蹴鞠圖》,描繪了仕女們在花園中玩蹴鞠的情景。與現代女子足球崇尚力量與速度不同,女子蹴鞠因為以表演為主,對從事蹴鞠女子的容貌、身段、技藝都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女子蹴鞠在古代又稱為「美人蹴鞠」,它體現的是女子在蹴鞠時的一種特有的陰柔之美。

明朝詩人錢福還有《蹴鞠》一詩,「蹴鞠當場二月天,仙風吹下兩嬋娟,汗沾粉面花含露,塵撲蛾眉柳帶煙。翠袖低垂籠玉筍,紅裙斜曳露金蓮。幾回蹴罷嬌無力,恨煞長安美少年」。可見當時的女子既愛紅妝也愛蹴鞠的綺麗風情了。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圖片:維基百科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