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竹林七賢之劉伶

竹林七賢之劉伶

   和竹林七賢裏面的一眾帥哥相比,劉伶長得真是太寒磣了,《世說新語》是這樣描寫劉伶的:「劉伶身長六尺,貌甚醜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他身材矮小,也就相當於現在的一米四吧,相貌醜陋也就罷了,還不太精神,一副邋遢懶散,吊兒郎當的樣子。

  劉伶特別喜歡飲酒,不,是酗酒,但他個性豪邁,胸襟開闊,不拘小節,和嵇康等人性情相投,因此加入了七賢的行列。

  劉伶嗜酒如命,醉酒後喜歡在家裡裸奔,一天恰巧有客人來拜訪劉伶,見他如此不堪,就嘲笑他:「你也是禮教中人,有失體統。」劉伶卻理直氣壯,不以為然:「我以天地為房屋,以房屋為衣裳,你怎麼跑到我褲子裡來了?」其放蕩不羈的性格讓人哭笑不得。

  當然,劉伶也有可愛的一面,一次他喝醉和人發生矛盾,對方見他弱小,要打他,劉伶並不害怕,從容不迫地說:「我身體如雞肋,哪裡有地方安放老兄的拳頭?」對方聽了,哈哈大笑,雙方冰釋前嫌。關鍵時刻,劉伶用智慧化解了一場危機。

  敦誠在悼念曹雪芹的詩句中有一句為: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插葬劉伶,說的是曹雪芹和劉伶都無拘無束,禮教無法束縛他們。詩中呈現這樣一幅畫面:劉伶坐在車子上,車上放著一壇酒,他邊喝酒邊對僕人說:「鋤頭隨時拿着啊,你們就這樣拉着我沒有目的走吧,如果有一天我喝酒喝死了,你們把我就地埋了就可以啦!」言語看似隨意,輕描淡寫,其中酸楚和無奈,無人能懂。

  劉伶被世人稱為醉仙。劉伶與杜康,一個酒仙,一個釀酒大師,傳說還有一段趣聞,杜康開了一個酒店,很高調的在酒店門口貼了一幅對聯:「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龍兩盅海底眠」,橫批:「不醉三年不要錢」。劉伶路過,看了對聯後,禁不住要挑戰一下,進了酒店,三杯下肚,果真就醉倒了,他跌跌撞撞地回了家,一頭紮到床上長醉不起。家人以為他死了,買了棺材建了墓地。

  三年後,杜康到劉伶家要酒錢,劉伶的妻子看到杜康,非常氣憤的責問:「你的酒都喝死人了還好意思要錢?」杜康笑道:「劉伶並未真死,是醉過去了。」他們到了墓地,打開棺材,此時的劉伶醉意全消,蘇醒過來了,他睜開睡眼,嘴裡還不住的嘮叨:「好酒,好酒!」。至今,「杜康造酒醉劉伶」的故事還在民間流傳。其實,把兩個毫不相干的人物編纂在一起,無非是一場名人效應的商品行銷。杜康是當時的名酒,曹操有詩云:「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和著名的杜康齊名,劉伶自然有其非凡之處。

  民間還有個傳說,講劉伶本是王母娘娘的書童,因為醉酒打翻王母娘娘的花瓶,被貶下凡,後來又派杜康下界把在人間戀酒的劉伶帶回了天庭。

  劉伶也是個文采斐然的文人,經常「借杯中之醇醪,澆胸之塊壘」,他乘興作詩,在《酒德頌》中吟出了:「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太行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劉伶一生只做了一個小官,他主張「無為而化」,被斥為無益之策,後來罷了官,嗜酒壽終。亂世得以苟全性命而壽終,也算比較幸運了。

  竹林七賢都是高級知識份子,都是名士,是當時的精英階層,是推動社會改革發展的中堅力量,他們有高尚的情操和遠大的理想,無奈時局動盪,宦官亂政,外戚當道,他們也從未得到朝廷的重視,他們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反而因為太優秀遭到厄運,於是,他們避談政治,選擇隱士生活,以此追求自身精神境界的解脫,這時候,酒精無疑是最好的麻醉劑,只有這樣,靈魂才能得到片刻的安寧。他們的行為在外人看來是看破紅塵,是境界高遠,是豁達人生,其實不然,這都是表像,他們放蕩不羈的背後是忍辱偷生的苦痛,酒醉不醒也是苟活於世的逃避。

  劉伶看清了社會的黑暗和不完美,選擇在污濁的社會中獨善其身,他用沉醉不醒,保留了生命的純潔和心靈的純粹,或者,他才是那個時代裏,一直醒着的人。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