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元宵知多少?

元宵知多少?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辛棄疾

你今天吃元宵了沒?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叫上元節、春燈節,是在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之日舉行的節日,也算是除夕之外民間較為隆重的一個節日。

元宵節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會點上花燈、煮元宵、猜燈謎、賞月亮……可謂張燈結綵,熱鬧非凡。有說元宵是春節的最後一天,可是為什麼將這一天定為最後一天呢?這元宵節究竟有什麼來歷?傳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

漢髙祖劉邦死後,呂後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大權逐漸落在呂後手中,惠帝死後劉氏天下更是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個個敢怒不敢言。呂後死後,呂氏族人怕遭排擠,便在上將軍呂祿家中密謀造反。齊王劉襄不知怎麼得知此消息,為了保住劉氏江山,與周勃、陳平一起設計平息了「諸呂之亂」。後來,劉恒登基稱帝,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元宵節」。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燈節,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 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元宵節花燈種類甚多,或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編制的形象燈,如龍燈、虎燈、兔燈等等,或是根據民間故事編制而成的活動燈,如牛郎織女、二十四孝等等,表現忠孝節義的民族精神。各種花燈製作工巧,一展工匠的智慧和技能。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作者:知史團隊,原文刊登日期:2018年3月2日,現為刪節版。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