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春秋時期的人名總是怪怪的?

春秋時期的人名總是怪怪的?

大家看春秋時期的人名,總是感覺怪怪的。就以孔子的弟子為例,顓孫師、宓不齊、端木賜、澹臺滅明,這些名字都相當的奇怪。要是一些吳越等地的人名就更加如此了,比如吳王壽夢、諸樊、餘祭、餘眛。到底這些春秋戰國時期的人名為什麼怪怪的呢?

先說吳越等地的人,他們的人名其實多是經由翻譯而成。因為吳越等地距離中原甚遠,言語亦與中原相差甚遠,他們的語言中原人是不明白的。當時中原各地的人要聽懂吳越方言都需要翻譯,譬如楚王的弟弟鄂君子析在遊玩時聽到一個越人在唱詩,結果需要借助翻譯才能知道這首詩是什麼,這也就是後世稱為《越人歌》的詩。所以不少吳越的名字其實都是音譯的。

但是中原各地的人為什麼名字有會這麼奇怪呢?其實這與當時的姓名系統有很大關係。先說姓氏,先秦時期姓和氏是兩回事,姓表示的是血緣關係,而氏則是代表家族的分支。在當時男子稱氏不稱姓、女子稱姓不稱氏。而因為氏只是用以表示家族的分支,就具有相當大的隨意性。可以是封地為氏、可以是官職為氏,或者以職業為氏,甚至父輩的字也可以用作氏。譬如說孔子的祖先孔父嘉,字孔父,名嘉,他的子孫就以他的字為氏了。這也帶出另一個春秋時期姓名系統的特點,多稱表字而少稱名。《禮記·曲禮》上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取字的目的是不讓別人動輒直呼其名,名通常只有長輩叫後輩時才用。而在著作時,通常就會先稱字後稱名。例如孔子的父親為「叔梁紇」,其中「叔梁」是字,「紇」是名。

而古人其名,有時候也確實挺隨心的。例如鄭莊公出生的時候是難產,名字叫寤生,意思就是倒著出生;晉成公出生時屁股上有塊胎記,名叫黑臀。不過在隨心之餘,其實也有一定的規矩。例如起名時最好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也就是這個名到底有什麼意義;而其名不會用國家、官職、山川、隱疾、畜牲、器幣相關的字眼,因為這樣會很不吉利。所以大家以後看到奇奇怪怪的人名時,不妨去看看他的姓、氏、名、字,這樣就能更加瞭解這個人物的故事了。

作者:知史團隊,原文刊登日期:2020年8月23日,現為刪節版。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