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遼道宗仰宋仁宗 發願取法漢文化

遼道宗仰宋仁宗 發願取法漢文化

   在金庸小說《天龍八部》裏,喬峰(蕭峰)的結義兄弟遼道宗耶律洪基,其小說形象不甚好,政治機心太重。而翻看一些史書,對於耶律洪基的評價也大都不太好。除卻漢胡歧見後,大都是批評他柔弱昏庸。究竟耶律洪基是否如此?史書上的他又是怎樣的呢?

接位時內外交困

  遼道宗耶律洪基(1032年-1101年),生於北宋仁宗天聖十年,卒于徽宗建中靖國元年,正值北宋由盛轉衰的拐點上。無獨有偶,洪基接位時,遼國也正值衰退之期,其父遼興宗在位時,內外交困。內有蕭耨斤太后亂政,外有強敵西夏窺伺,更與鄰國宋國交惡,所以洪基接任時,壓力何止山大。

  先是皇太叔耶律重元謀反,後是權相耶律乙辛叛亂,雖然洪基都能一一平定,但遼國內耗幾去到極點。當然,重元、乙辛的任用,責任自當落在洪基身上,所以史書才會對他有「昏君」的考語,但是這又何嘗不是遼國的積弊呢?作為文化底蘊薄弱的草原帝國,遼國的政治架構相對簡單,所以造成了宗室和外戚的干政專權。一國之內,山頭處處,自然難以有良政善治。

「中國」指何處 歷史缺解釋

  耶律洪基看到近在咫尺的漢族皇朝,雖然軍力不強,但其內部卻相對團結,故此他內心一直有取法漢人的願望。

  北宋名臣晁說之曾撰文評價洪基「為人仁柔,諱言兵,不喜刑殺。慕仁宗之德而學之,每語及仁宗,必以手加額,為仁宗忌。日齋不忘,嘗以白金數百,鑄兩佛像,銘其背曰:『願後世生中國』」,由此可見洪基對漢文化的傾慕,不單崇拜敵國領袖宋仁宗,甚至發願「願後世生中國」。

  筆者再補一條資料,讓大家更能體會耶律洪基對宋仁宗滿滿的愛。根據《契丹國志卷之九》記載,洪基曾向宋國求真、仁二宗畫像,並說「思見而不可得,故來求聖容而見之也」。到了宋仁宗龍馭賓天之時,耶律洪基為之慟哭,更為其立衣冠塚,並視「如其祖宗陵墓」。這是多麼真誠的愛,或者真如電影《東邪西毒》所說:「最瞭解你的人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敵人。」

  「中國」指何處 歷史缺解釋洪基愛好漢文化,這一點毋庸置喙,然而卻未必曾發願「願後世生中國」。這是擷自〈銀佛背銘〉,是洪基親手銘刻的文字。其中最大問題是在於「中國」二字的理解。這「中國」,指稱的地方可能是:1. 大部分人心目中的宋國;2. 作為遼人的耶律洪基的祖國遼國;3. 佛陀的祖國中天竺。今天流傳下來的,只有〈銀佛背銘〉的 44個字,沒有更多的解說,換句話說,除非洪基本人返生解釋,否則真不知這「中國」是否就是我們心目中的「中國」。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圖片:電視劇《天龍八部》劇照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