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從「杯酒釋兵權」看開國皇帝為何都懼怕開國功臣?

從「杯酒釋兵權」看開國皇帝為何都懼怕開國功臣?

   杯酒釋兵權,說的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用酒宴的方式與開國功臣們交心的故事。按理說,在封建王朝,皇帝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只有臣怕君,哪有君怕臣的道理?趙匡胤是一位心地厚道的仁慈皇帝,他對開國功臣們說,他整個夜晚都難以入睡。開國功臣們忙問,如今天下已定,正是享受富貴之時,為什麼睡不著覺呢?趙匡胤說出了他的心裡話:即便你們沒有反心,但難保你們的部下為了貪圖富貴,像我一樣「被動」黃袍加身。臣子們一聽,惶恐之至,惟恐大禍臨頭,第二天紛紛辭職,這就是著名的杯酒釋兵權的典故。趙匡胤未動一刀一槍,和平解決了他的後顧之憂,被後世傳為美談。

  其實所有的開國皇帝,都有趙匡胤「懼怕開國功臣」的心理,只不過解決的方式不同。有的向開國功臣們揮舞屠刀,像劉邦、朱元璋;有的和平解決,像劉秀、趙匡胤。那麼,開國皇帝為什麼會有懼怕開國功臣們的心理呢?

一、大臣們位高權重,擁有造反的本錢

  大凡開國功臣,都是一時英雄。只不過比開國皇帝在戰略眼光上差一點點。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有一段話說的非常好,「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開國皇帝們一般具有全域性眼光,懂用人,會用人。三國時的劉備,文用諸葛亮、法正、龐統等人,武用關羽、張飛、趙雲、魏延、馬超、黃忠等將,三分天下有其一,創建了蜀漢基業。這些功臣們,如果一旦有了反意,因為與開國皇帝互相知道底細,都難免成為皇帝最強大的對手。試想,如果韓信真的反了劉邦,劉邦要想擊敗韓信,該有多難?

  在封建時代,不管是哪一個朝代,初建國時,都會大封功臣,或為王侯將帥,或為藩鎮諸侯,這樣功臣們位高權重,擁有實權,甚至掌握地方的軍隊、財政、稅收。實力不可小覷。尤其是武將,如果管理不好,就會形成強大的割據勢力,對皇權的統治造成威脅。趙普就給趙匡胤分析過歷朝歷代的興亡原因。五代十國時為何那麼亂,實際上就是藩鎮勢力的兵權超過中央政府的緣故。唐朝的滅亡,也是最終無法削去藩鎮勢力的兵權,眼睜睜地看著他們做大。作為皇帝,對於這些藩鎮勢力,要麼平衡,要麼削權,否則很容易江山失守。這是開國皇帝最懼怕開國功臣的主要原因。

二、大臣們瞭解皇帝底細,影響皇帝權威

  在封建王朝,講的是君權神授。皇帝的無上權力,或是憑拳頭打下來的,或是用陰謀詭計「禪讓」而來,但往往登極之時,將這歸功於上天的意思,上一個朝代氣數已盡,就該本朝坐江山了。皇帝這麼講,大臣們也不得不聽從。當年的水泊梁山,宋江為了抬高自己的權威,實際上也使用的這一招,弄了一塊「天石」,上面有所謂的蝌蚪文天書,將一百單八將都說成天上的將星下凡,以宋江為首,這樣做的最大好處,就是不管官大官小,武藝高低,功勞大小,都不便說什麼。老天爺的意思,你敢違抗天命嗎?

  但開國功臣們,在內心裡未必這麼認為。他們有的與開國皇帝從小長大,有的與開國皇帝兄弟不分,都是知根知底的。就比如那位喊出「王侯將相甯有種乎」口號的陳勝,陳勝在種地時,跟其他一起種地的農夫夥伴們說,以後富貴了,誰也不要忘了誰。但他造反後剛剛有了一點成就,當了陳王,就對揭他老底的農夫同事下了毒手,為什麼?因為這些老夥伴口無遮攔,影響了陳王的權威。開國皇帝在稱帝之前,可以稱兄道弟,可要是一旦登極為帝,你要是不識趣再像以前一樣,那就是影響大局了。遇上厚道的皇帝還好說,遇上不厚道的皇帝,難免遭受殺身之禍。開國皇帝們最怕的就是開國功臣們提以前的破事,最怕的就是這些原來的兄弟還跟他喲五喝六地叫大哥,稱小弟,將他的皇帝權威弄得蕩然無存。

三、剪除後顧之憂,為皇權千秋萬代開路

  每一個開國皇帝,都想他的江山千秋萬代。秦始皇不就這樣想的嗎?他是始皇帝,兒子叫秦二世,以後三世、四世乃至千世、萬世。江山穩定後,最大的威脅是什麼?開國皇帝們會將目光瞄向開國功臣們,沒有誰更比開國皇帝瞭解開國功臣們的底細了,開國皇帝如果活著,這些以前的老部下迫於皇帝的無上權威,未必敢造反。一旦開國皇帝駕崩了,皇帝的兒子、孫子鎮得住這些開國功勳嗎?如果按當年的稱兄道弟,開國皇帝的兒子雖然也當了皇帝,按輩份得跟這些開國功勳們叫一聲叔叔大爺。大凡開國功勳,容易犯居功自傲的毛病,開國皇帝再跟功勳們親,也不如跟自己的兒子親、孫子親。為了子孫千秋萬代計,心腸狠毒的開國皇帝就會對功勳們下毒手。朱元璋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朱元璋建國後,不久利用胡惟庸案、藍玉案等,大肆誅殺功臣,就連他的兒子朱標都看不下去了,朱元璋拿起一根棘杖,用利劍削去上面的刺做比喻,對朱標說,我替你把這些刺削掉,再交給你豈不更好!我殺的都是奸惡之人,把內部整頓好了,你才能當這個家。朱標人比較厚道,朱元璋怕兒子壓不住這些開國功臣,才下了狠手。但他沒有想到的是,他殺的功臣太多了,到孫子建文帝當朝,朱棣造反時,建文帝遭到了無可用之將的尷尬局面。跟劉邦、朱元璋相比,趙匡胤雖然也懼怕開國功臣們搶了他的江山,但他採用了杯酒釋兵權的方法,所以被後世稱頌,乃為一代仁君。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