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羅漢可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其中的伏虎羅漢更是童叟皆知。佛教經典中原本只有十六羅漢的記載,而無十八羅漢之說。伏虎羅漢、降龍羅漢,都不是佛教原有的,而是中國人自己創造的。
「伏虎羅漢」的得名恐怕真和古代僧人降服老虎的故事有關。佛教史傳中有不少髙僧降服老虎的記載。南朝梁時有一位無名僧,居於安徽九華山上的拾寶岩。這位髙僧道行精湛,常常坐禪人定,達到了身心俱靜的境界。他行走於山中時,老虎都紛紛逃避。梁武帝聽說這事後,便給他賜號伏虎禪師。北宋時期,有一位僧人叫做志逢,號大扇和尚。他長期居住於杭州五雲山之西的雲棲山,這座山中常有老虎出沒,可每當志逢和尚遇見老虎時,老虎就變得非常溫順馴服。於是人們便稱這位僧人為伏虎禪師。
佛教還有很多僧人講法感化老虎,或者分開老虎爭鬥的故事。這些故事宣揚了僧人的神通和佛教的感化力貴,伏虎羅漢的得名即與此有關。傳說伏虎尊者居住深山寺廟,常有猛虎長嘯,伏虎尊者便把自己的食物分給饑餓的老虎,慢慢地降服了這隻猛虎。老虎和伏虎尊者相處和睦,常一起玩耍。世人眼見於此,所以稱他為「伏虎羅漢」。到了清代,伏虎羅漢的名氣越來越大,乾隆皇帝乾脆直接認定了這一名號。清代的小說中常常出現這位羅漢真容,像《濟公全傳》中就描寫了「伏虎羅漢」幫助濟公的情節,他愈來愈成為信眾崇奉的得道者。
作者:知史團隊,原文刊登日期:2018年12月19日,現為刪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