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民間傳說中「哭倒長城」的孟姜女是姓「孟」嗎?

民間傳說中「哭倒長城」的孟姜女是姓「孟」嗎?

孟姜女的傳說是古代四大民間傳說之一,流傳頗廣,童叟皆知。對於孟姜女的姓氏,卻少有人知。孟姜姓氏在古代有兩種解釋:第一種,孟姜指齊國國君長女,或通指世族婦女。春秋時期齊國是周朝諸侯國中的泱泱大國,齊國始祖就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他姓姜,名望,所以齊國國姓就是姜姓。古代兄弟姊妹排行中的長者以孟相稱,故而「孟姜」即指齊國國君的長女。《詩經•鄭風•有女同車》詩曰:「彼美孟姜,洵美且都。」說的是:齊姜有長女,美貌品嫻雅。漢代毛公就把孟姜解釋為「齊之長女」。

第二種,孟姜指姓姜字孟的女子,專指春秋齊國大夫杞梁的妻子,即傳說中孟姜女的原型。所以孟姜女的本姓應該是姜,而不是孟。

此外,民間還流傳著關於孟姜女姓氏的奇異傳說。傳說講述:孟姜女本是孟姓的人家種的一棵大葫蘆,枝葉繁茂,藤莖蔓延到了姜姓人家的院牆。後來葫熟落地,生出一個小女孩,孟姜兩戶人家都疼愛不已,便以孟姜兩姓作為女孩的姓氏,故叫「孟姜女」。

但是孟姜女「哭倒長城」的傳說是真的嗎?其實孟姜女的故事淵源很早,在戰國時期便初露端倪。《左傳》最早記錄了這個故事:孟姜女的原型是春秋時齊國大臣杞梁(名殖)之妻。杞梁不幸戰死,齊莊公打算派人前往郊外憑弔,杞梁妻子以郊外不是弔喪之地而加以回絕,於是莊公親往其家弔唁。故事雛形中,僅僅刻畫了杞梁妻知禮守節的品格。後來《禮記•檀弓》增添了她「迎其柩於路而哭之哀」的說法,《孟子》中也有增衍,但基本符合史實,並沒有「哭倒長城」這一情節。

到了漢代,故事開始派生出哭倒城牆(或山)的情節,當時是指齊城。《列女傳》卷四記載:齊莊公弔喪離開之後,杞梁妻「乃就其夫之屍於城下而哭之,內誠動人,道路過者莫不為之揮涕,十日,而城為之崩。既葬……遂赴淄水而死。」此時,杞梁妻的形象發生了變化,她不僅知禮而辭卻郊弔,還在丈夫死後向城而哭,使得城池崩塌以安葬亡夫殘骨,最終自投淄水。故事著重表現出了她慟哭的真摯和死的貞烈。從此之後,人們更加關注其哭泣的感化作用,將她的慟哭描繪得驚天地、泣鬼神,淚盡繼血,哭倒齊城,今人感動不已。

北齊時屢築長城,徭役繁重,民間多征夫怨女。孟姜女的故事逐漸與築城徭役相關聯。因此,杞梁也就從為齊國犧牲的戰將變成被打死的秦朝築城民夫;杞梁妻所哭倒的長城也從齊長城換作秦長城;而杞梁妻則成了尋夫認骨、哭倒長城的人物,廣為世俗傳知。自敦煌發現的《孟姜女變文》杞梁妻被確定為「孟姜女」後,故事繼續發展演變,出現了不少異文。一些通俗唱本多以這個故事為題材進行創作加工,反過來又影響了這個故事的口頭講述。

可見,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故事是後代虛構的,並非史實。哭倒長城的傳說,寄託着古人對於孟姜女的同情和對愛情忠貞的企慕。

作者:知史團隊,原文刊登日期:2017年9月28日,現為刪節版。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