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11月,康有為應陝西督軍兼省長劉鎮華之邀去西安講學。其間,康有為遊臥龍寺,沒想到引發了一場「盜經風波」。
臥龍寺藏有一部南宋平江府(蘇州)延聖院摹刻的磧砂大藏經,十分珍貴。康有為見經卷殘缺不全,又生書魚,而邊頭竟被人剪做鞋墊,感到非常心疼,便說:「此經已如斷玉,若不即刻搶救,將成齏粉。」該寺主持早就有付梓打算,困於資金短缺,無法實施。康有為趁機提出由他籌集資金,整理補齊後,運往上海以珂羅版重印,主持覺得是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就欣然答應了。雙方簽訂合同,規定重印之後,原經歸還臥龍寺。
前往臥龍寺運經的劉鎮華的部下,不懂得佛經版本,進了藏經閣之後,打開描金楠木藏經櫃,見到經卷就搬。偏偏康有為和該寺主持都不在現場,軍人們在無意中將櫃中別的經卷也搬上車拉走了。寺中僧人發現少了經卷,就找到康有為查詢。康有為聽了之後,覺得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將拉錯的幾本經卷退還就是了。但眾僧不答應,誤認為康有為蓄意渾水摸魚。此事幾經風傳,被描繪得越來越嚴重,變成了康有為黑夜潛入臥龍寺盜走大藏經,一時輿論譁然。
陝西知名人士紛紛集會,聲討康有為「圖謀不軌」的行徑。又推舉省議員陳松生律師以省古保會名義起訴至地方法院。法院立案後,派法警持票前往中州會館「可園」,想要拘捕在此下榻的康有為歸案,但被阻止了。人們氣憤至極,團團圍住會館,以防康有為攜經逃跑。渭南名士武念堂寫了一副對聯貼到會館大門:「國家將亡必有,老而不死是為。」橫批:「王道無小。」此聯上聯出自《禮·中庸》「國家將亡必有妖孽」(嵌「有」隱「妖孽」二字),下聯出自《論語·憲向》「老而不死是為賊」(嵌「為」隱「賊」字)。橫額據「王道無小康」(隱「康」字,暗點其姓)。將康有為姓名隱含其中,極盡嘲罵譏諷之能事。上海陝籍徐朗西還請人畫一幅「康聖人盜經圖」,並配以「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標題,發表於報端,舉國轟動。
事態發展至此,康有為十分生氣地說:「有些人不明真相,撲風捉影,胡罵亂咬,我康某不予計較。若打官司,康某倒願奉陪,敝人要在大堂之上討個公道,還我清白!」
但最後,他還是十分冷靜地在南歸前派車將經送還臥龍寺。經此風波,南宋磧砂大藏經於1928年移至陝西省圖書館秘藏。1935年,楊虎城、范成法師、朱子橋等出資,影印磧砂大藏經。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