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九」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數位,九代表數字之大,人們常稱皇帝為「九五之尊」,以九五來象徵帝位。為什麼不用「九九之尊」來稱皇帝呢?
原來九五的用法是與《周易》的卦相有關。《周易》是古人解釋世界的智慧體現,是古代智慧的結晶。古人以它預測吉凶,佔卜禍福,被當做了處理各種事務的寶典。《周易》中的第一個卦相即為乾卦。乾字本為日之上出,光氣升騰的意思,乾卦預示着大吉大利。由於古人幻想中的龍就是陽氣所聚而形成的,故而人們就以龍的潛伏、出現、飛升的狀態來表現太陽的升落。
乾卦中「九五」之卦是「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孔穎達解釋為:「九五陽氣盛至於天,故飛龍在天……猶若聖人有龍德,飛騰而居天位。」簡而言之,就是龍翔於天空,有貴人相助之意,預示着聖人有顯達的氣象。九五之卦是飛龍騰飛,是最為吉利的卦相。
中華民族很早就形成了龍圖騰崇拜,它和中國文化的關係非常密切。人們常把天子喻為龍,叫做真龍天子,甚至連皇宮內也繪滿了龍的圖形。因為「九五」之卦既是非常好的卦象,還與龍有關,所以人們用「九五」來指代帝王,寓意帝王具有非常好的運勢。後來還形成「九五至尊」的說法,以示至髙無上。《三國演義》中董卓就曾對呂布說:「吾登九五,汝當總督天下兵馬。」
數字的象徵之意是古代禮制、秩序的體現。古代建築也非常講究,皇城不少建築都含有九五之意,故宮中的九龍壁就是九五之尊的體現。九條龍被縱貫壁心的山崖奇石分隔於五個空間中,中間為黃色坐龍,兩側各有四條行龍,威風凜凜,象徵着帝王的威嚴不可侵犯。
作者:知史團隊,原文刊登日期:2018年1月2日,現為刪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