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日誌

【1839年9月26日】鴉片戰爭日誌

【1839年9月26日】鴉片戰爭日誌

#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 日期:1839年9月26日

#知史討論

「『外交』一詞在中國的使用要比西方早得多,但其意義與今天所講的『外交』有所不同。古語『外交』是指為人臣者私見諸侯或者個人之間的交往。《國語·晉語》講:『乃厚其外交而勉之,以報其德。』中國古代把國與國之間的交往叫做『邦交』、『外事』,到了清末則稱為『外務』或是『夷務』。

19世紀以前的中國,一直在東亞相對孤立的地緣政治環境中生存和發展,因此傳統意義上的中外關係主要在國文化影響的地區及其邊緣開展。由於把整個已知世界都納入了自己的文化現範,因而對外關係便順理成章地成為國內政治原則和制度的延續和擴大,中國內部的封建等級關係被自然而然地擴展到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關係上。在同朝鮮、越南、琉球等鄰近國家的關係中,身為天子的中國皇帝,對這些國家的統治者進行冊封,並接受他們的定期朝貢,從而形成了所謂的『宗藩一朝貢』制度。在這種體制之下,由於漢民族長期保持很高的經簽發展水準,於是不斷 增強了自我就越、唯我獨尊意識,並產生了華夷觀念把邊民族或國家都視為落 後的蠻美。對待這些國家,除了用強大的 實力使之畏威之外,還以德惠使其傾心內 服《禮記·中庸》主張對諸侯、更遠的國 家採用懷柔政策,包括厚往而薄來的恩惠 針。按照儒家學說,中國皇帝與其他各 國君主的關係,是天子與諸侯的君臣關係, 來使均為朝貢者,這也是一直沒有形成平 等外交理念和外交禮儀的原因。

在『宗藩一朝貢』體制之下,對於那 些希望與中國通商或交往,但不是中國藩 屬的國家,中國統治者也往往通過給予其 使者以納貢地位而把他們納入朝貢制度的 序列。由於凡來朝貢的外國君主或其代表 都需遵行表明君臣尊卑關係的禮儀,因而 中國皇帝作為『天下共主』的至尊地位便 得到了維護和體現。正如威爾斯教授在談 中國外交傳統時所說的:『首先通過禮儀來 維護官僚國家同它之外的一切事物之間的 界限,是這一傳統的根本取向。』這種中 國傳統的外交方式,一方面,朝貢國向中國皇帝納貢稱臣、接受冊封或恩賜,即表明他們接受了以普遍王權為核心的文明准則,從而可以沐浴中國文化的恩澤;另一方面,他們要求與中國開展貿易的願望, 也可以在朝貢的名義下通過這一管道得到 滿足。從而達到雙方共贏、各取所需的結果。

也正是由於上述原因,中國歷代統治 者認為自己不需要外交,也不需要常設的 外交機構,只是由禮部和理藩院分別辦理 海路和陸路來往的各國事務。《清朝續文獻通考》就記載『迄乾隆五十年,我為上國, 率土皆臣,無所謂外交也,理藩而已』。」

 

(《鴉片戰爭日誌》取材自林則徐親撰的銷煙日記,每天帶你瞭解當年今日的歷史事件。本文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知史討論的資料來源:《從『郭劉互訐』事件看晚清外交近代化的艱難》,作者:李慶龍,特此鳴謝。)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知史 #長知史 #近代 #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香港 #澳門 #廣東  #虎門 #虎門銷煙  #林則徐 #晚清 #道光 #禁煙 #日誌 #知史討論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