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史

四大書院--嵩陽書院|豫遊中原

四大書院--嵩陽書院|豫遊中原

嵩陽書院位於登封市區北部,嵩山之陽,是中國創建較早、影響較大的書院之一,與湖南岳麓書院、江西白鹿洞書院、河南睢陽(應天府)書院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書院。宋代書院講學以義理修養為核心,教育與學術研究相結合,成為學者傳道授業的新領地。作為中國新儒學「洛學」的發祥地之一和古代書院的典型,嵩陽書院具有很高的歷史地位,在中國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嵩陽書院的歷史演變~

嵩陽書院前身是北魏孝文帝時期創建的嵩陽寺,為佛教活動場所。隋煬帝大業年間,更名為嵩陽觀,成為道教活動場所。唐弘道元年(683年),高宗李治與武則天以嵩陽觀為行宮,更名為奉天宮。後唐時期部分士人在嵩陽觀聚徒講學,其為嵩陽書院講學之始。後周顯德二年(955年),改名為「太乙書院」。

北宋至道元年(995年),太宗趙光義向太乙書院頒賜印本九經書疏,後又御賜「太室書院」匾額,遂將「太乙書院」改為「太室書院」,設置校官。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真宗向太室書院賜九經諸書。仁宗時期賜名「嵩陽書院」,並賜良田。神宗熙寧、元豐時期,嵩陽書院名聲日隆,生眾達數百人。當時,「洛學」創始人程顥、程頤來到嵩陽書院、崇福宮講學,主要用「洛學」觀點宣講《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等書,各地學者慕名而來,如「群飲於河,各充其量」,嵩陽書院因此聲名大振。司馬光、范仲淹等名流都曾在書院講學,一時間,四方前來求學者甚眾。南宋呂祖謙《白鹿洞書院記》雲:「國初海內向平,文風四起,儒生往往依山林即閑曠以講授,大率多至數十百人,嵩陽、岳麓、睢陽及是洞為尤著,天下所謂四書院者也。」宋人把嵩陽書院列為四大書院之首,以此作為新儒學--「洛學」的發祥地之一。

金、元至明代,嵩陽書院由盛轉衰,明末毀於兵火。現存建筑多為康熙年間登封知縣葉封重修。乾隆後期至清末,書院活動幾乎陷於停頓。解放後嵩陽書院獲得新生,不但整修了藏書樓、崇儒祠等建筑,也保護了大批珍貴文物,治理、美化了環境。2010年7月31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包括嵩陽書院在內的中國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三大將軍~

嵩陽書院內原有古柏三株,西漢元封六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劉徹遊嵩岳時,見柏樹高大茂盛,遂封為「大將軍」,「二將軍」和「三將軍」。

大將軍柏樹高12米,圍粗5.4米,樹身斜臥,樹冠濃密寬厚,猶如一柄大傘遮掩晴空。二將軍柏樹高18.2米,圍粗12.54米,雖然樹皮斑駁,老態龍鍾,卻生機旺盛,虯枝挺拔。樹幹下部有一南北相通的洞,好似門庭過道,樹洞中可容五、六人。兩根彎曲如翼的龐然大枝,左右伸張,形若雄鷹展翅,金雞欲飛。每當山風吹起,枝葉搖動,如響環佩,猶聞絲竹之音。三將軍柏毀於明末。

關於將軍柏樹齡一直是個神秘的話題。該樹從受封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趙樸初老先生留有「嵩陽有周柏,閱世三千歲」的讚美詩句。經林學專家鑑定,將軍柏為原始柏,樹齡有4500年,是中國現存最古最大的柏樹。

Image